《易經》:“人有晚福,必有異稟”,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
這世間上所有成功的事情都是經歷各種磨難才終於成功,而失敗卻是輕而易舉便就實現了。因此,當人處在人生中挫折與苦難中,絕對不要掉以輕心、灰心喪氣。
人生最可怕的並不是一直遭遇失敗,而是在失敗之後垂頭喪氣不再上進,人變得沒有自信,變得逃避現實,遇到困難就退縮,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始終不能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一顆堅韌的心。
這在《易經》中提到,一個人想要成功,必定會遇到這三個挫折,只要熬過去就會迎來好運,人生變得順風順水。
第一個挫折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人最可悲的並不是失敗的人。因為失敗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做人最可悲的是那些迷茫、不思進取的人。他們始終不明白自己要什麼,找不到明確的人生方向,導致這一生碌碌無為,活得十分渾渾噩噩。
事實上,一個人從年輕到成熟都會經歷一個迷茫的階段,這非常正常。因為人不可能一瞬間變得成熟,也不可能一下子老練,需要時間和過程。
第二個挫折就是否定自己。當人朝著奮鬥目標前進時,遇到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會讓人感覺到痛苦,不斷否定自己,過分誇大對手的實力,內心越發恐懼,這是每一個人必定會經歷的事情。
因此,面對失敗與挫折時,如果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必定會意誌消沈;如果從失敗與挫折中走出來,必定會煥然一新,脫胎換骨。只要把困難熬過去,人生才會有希望,才會有機會。
第三個挫折就是利益的誘惑。當然一旦成功之後,並不是就意味著高枕無憂,還會受到利益的誘惑。這種利益誘惑不是局限在金錢上,是包括自己內心一切所渴望的事物。
有些事情看上去十分美好,但暗藏“殺機”,這也是人們常說的“陰溝裏翻船”。這也因此很多人在經歷大風大浪後,卻在“陰溝”裏毀掉一世英名。
其實,這所有的解決方法古人早就在《易經》中找到。有人熟讀《易經》,發現這並不是一本占蔔之書,而是一本“答案”之書。讀懂了《易經》,也就是讀懂了人生,生活便不再迷茫。
早在古時,孔子與老子兩人像是說好似的一起沈迷於《易經》,並分別將它奉為儒家與道家的第一經典書籍。此外,現代儒家大師馮友蘭先生也是十分推崇《易經》。可見,《易經》之重要。
縱觀中國五千年的古歷史會發現那些真正研究學習《易經》的人都得到了成功,甚至被後人所敬佩。更是有很多的人在讀懂研究透徹後有了對人生的目標,能夠找到自己向往的成功方向。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周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四庫全書》評價《易經》不器,用途廣泛,包含了古代帝王之學,治政軍事,宇宙天文,哲學,醫術,命理占蔔,經濟,文化,音樂,數理,如果僅僅把它當作算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也許每個人生下來該有的位置就已經是天命而定,不是人選了命,而是命選了人,這就叫命中註定,雖然《易經》不是算命所使用的命盤,但是算命也需要用《易經》來輔佐。近乎八千年的《易經》文化書寫了整個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這也是中國的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當命運來臨之時,坦然接受它,是你的轉一圈回來還是你的,不是你的在你身邊依舊不是你的,而且《易經》無法運用邏輯去說清楚,如果是咬文嚼字的討論"對不對"就違背了其中的道理,也就局限於此。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裏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易經》是用文言文寫成,很多人讀不懂,那麼不妨來看看白話文版本的30天學會《易經》,這本書將《易經》的全內容翻譯成了白話文,通俗的語言依舊可以講透大道理。
這本《圖解易經》。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文言文的內容翻譯成白話文,把書中難懂的內容用圖解的方式就讀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讀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通過結合例子給你分析問題,把晦澀難懂的問題,變成人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知識,實在是讓我受益無窮。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