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第二十七卦:觀卦
今天我們討論易經的第二十卦——風地觀卦。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六二:窺觀,利女貞。
六三:觀我生,進退。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1. 釋卦名
觀,即看,是仔細觀看的意思,說文中所謂“諦視”。
觀卦上巽為風而下坤為地,風行地上,無物不睹,故有觀義。坤又有國象,則上風而下國,此《詩經》中所謂“國風”也,先王采風以觀民情,采風者,不是去大自然中,而是要去到民間。我們說“風土人情”,風土二字即來自於觀卦,上巽風而下坤土,故曰風土。
觀在“采風”這個意義上,是自上觀下。
觀亦有自下觀上之義,觀卦講的是祭祀,二陽在上而四陰在下,則是在下之民觀在上國君的行祭祀之禮。自下觀上與自上觀下,通謂之觀。
以節氣論,第十九卦臨卦是一月之卦,二陽在下而四陰在上,此是乾卦九二之見龍在田,是龍蛇之屬出到地面上開始活動,農人去到田地裏開始勞作,萬物生機盎然之時節。此第二十卦觀卦則是九月之卦,二陽在上而四陰在下,乃是坤卦六四之括囊,是龍蛇之屬重歸地下蟄伏起來,草木雕零,百姓的莊稼收拾已畢,開始祭祀祖先。
《詩經·豳風》“七月”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詩中的九月即是觀卦之時,天氣已是轉涼了,是添衣入戶的時節。多說一句,這首“七月”真是世上最好的詩,若是見到一個女孩子在念誦它,我想我一定會愛上她。
以歷史作喻,觀卦二陽在上四陰在下,二陽者二聖也,好比是北魏文明太後與獻文帝拓跋弘,六二之士紳階層心向九五之獻文,而六三之諸侯則是上九文明太後的心腹,六四之公卿階層徘徊於二者之間,左右周旋,初六之百姓則蒙然無涉,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權力的制衡,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結構。
2. 觀卦卦辭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盥者,祭祀時,在進獻祭品之前,先洗手,以示恭敬也。
薦者,把茅草鋪在地上,然後把祭品擺放在上面。
孚者,信也,內心恭謹誠信。
颙(yong)若,恭敬的向上仰望的樣子。
觀卦中找不到能夠完整表達這句話的卦象,按照慣例,我們便須從它的前身卦中找突破。我的觀點:觀卦的前身卦乃是山水蒙卦。
盥而不薦:蒙卦上艮為手,下坎為水,此洗手之象,正合“盥”字,“盥而”即洗手畢,故手在上而水在下。
“不”者,爻變也,蒙卦之九二往而去到五爻,六五來而至於二爻,於是得到了觀卦。
觀卦上巽為茅草,下坤為地,這是把茅草鋪在地上進行供薦也,故謂之“薦”,在此處代表觀卦。
茅草在先秦的祭祀中是很重要的,祭品是一定要墊在茅草之上的。所謂列土分茅,周天子禱告上天,分封諸侯之時,都要用茅草包裹著泥土賜予諸侯,象征著國家權力的分享。而諸侯給周天子進獻貢品時,亦以茅草為先,象征著權力歸於周天子。齊桓公率師討伐楚成王時亦說“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貢),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征)”。
於是,“盥而不薦”的斷句應該是:盥而(蒙卦);不(爻變),薦(觀)。
有孚颙若:有孚,是指蒙卦下卦之坎,坎心實,故曰有孚。
颙若,是指蒙卦之九二往而去到五爻位,變成觀卦,高高在上,故曰颙若。
“盥而不薦,有孚颙若”是用來描述觀卦的來歷的,此當無疑義。前儒不知前身卦爻變之禮,皆望文生義,把這句話解釋作“洗手後就不用進獻祭品了,因為心誠肅穆”,這成什麼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祭祀是何等重大之事,豈能洗洗手就拉倒?沒有這樣的道理。
占得此卦者,以敬慎誠敬為上,具體須要考慮自身在整個體系中所處的地位。
3. 觀卦象辭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觀卦上巽為風,下坤為地,故其象曰風行地上。
省方者,征采國風也,巽風有下視之象(巽二陽在上,一陰在下,有似俯視),故名之為省,省者,省察也;坤地為方;故曰省方。
上巽風為觀,下坤眾為民,故曰觀民。
設教,此來自於蒙卦,上艮為手為設,下坎為教,故曰設教。
“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這是說君王查訪各地民情,因民情而施以教化。
4. 觀卦爻辭
(1)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童觀:我們在第十講蒙卦中曾經說過,所謂“童”者,僮也,乃是上古被刺瞎眼奴隸。
童觀即盲目之觀,是看不到的。前儒把童觀解釋為童子之觀,這是不對的。
以爻象論,觀卦六四近九五,可以看到;六三與上九為正應,可以看到;六二與九五為正應,可以看到;唯獨初九,距離陽實既遠,又上無應與,乃是處江湖之遠的化外野民也,故其既不能感受朝廷之風,朝廷亦不知初六的民情,謂之童觀。
上古歌謠《擊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就是老子所謂“太上不知有之”的化外野民之歌,朝廷與他們完全無涉及,朝廷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他們也不知朝廷的存在。
小人無咎:初六為陰爻,小人是指在下初六之野民,因為與朝廷無涉,所以他們還是按照原來的樣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能不能感受到朝廷的風采亦是無所謂的,故曰無咎。
君子吝:初六爻變則為震,震有君子之象。整體而言,君子是指在上九五之君主。在化外之野民可以不知道你的存在,但你作為君主不能不知道他們的情況。所謂吝者,就是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主若不能觀野民之風,則不能夠算廣大,故謂之吝。
以卦象論,“童”字取象於山水蒙卦。蒙卦卦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們在討論的時候說過,屯卦上坎下震,有童象,蒙卦是上艮下坎,是屯卦的顛倒,故亦有童象。觀卦由蒙卦變化而來,故於初爻處亦稱之為童。
當觀卦之時,國家呈現出一種微妙的權力制衡之結局,初六之下民自可置身事外,而在上之君子則不可忽視這一股力量,要知民心可用,此所謂發動群眾也。對於群眾來說呢,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讓他們自己爭鬥去。你若是被上面的一鼓動,就興衝衝的跟隨了,那就是盲目了,會被利用的,好比是清末之義和團民,正所謂“童觀”。
占得此爻者,在下位者自在無咎,在上位者乃是脫離了基層,是為吝道。安於現狀亦可,而有誌氣欲有所作為者,宜出門而求進,上有援應之貴人(六四)。
(2) 六二:窺觀,利女貞。
窺者,自門縫看也。345爻為艮,艮為門,六二在艮門之下,變而下卦成坎,坎為縫隙,故有自門縫向外觀看之象,名之曰“窺”。窺觀是已經能夠感受到朝廷之風,只是感受的不多(從門縫中窺得)。
利女貞,同於坤卦“利牝馬之貞”,是說要像二門之內的女子一樣貞固自守,既中且正,站穩立場,與在上之九五相呼應。
若是六二爻變則成陽,便成了與在上之二陽鼎足而三之勢。兩只老虎打架,羊來觀戰,先吃羊。此時的情形就是這樣,本來上九與九五角力,形成了一種平衡,你六二突然要轉變立場,要變陽而率領在下之民(初六)革命(六二爻變則成坎,坎為寇盜),那在上的統治階層,這兩只老虎(上九、九五)有了共同的敵人,就要暫時休兵言和,先且來收拾你這六二,六二就要倒黴了。所以六二一定要如二門之內的女子一樣貞固自守,此方無咎,否則必有兇患。
占得此爻者,對全局的情況尚未完全的了解,不宜操切行動,宜再等等看。
(3)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數派易家中,尚秉和認為“生”是應的意思,“我生”即我之所應,六三之應在上九。來之德認為“生”是陰陽對立而言,陽之生為陰,陰之生為陽,六三之“我生”亦指上九。
孔穎達朱熹認為我生即我行,即不必上觀,只觀察自己的行為即可。金景芳、黃壽褀等理數派易家皆從之。
我是向來主張以象解易的,故亦屬於象數派,然而我並不贊同尚秉和與來之德的說法,我認為“生”字在此處當是“牲”,祭祀之犧牲也。而“我生”之“我”乃是指刀兵,在廟堂之下宰殺牲畜以進行祭祀也。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文中的牛即是將要被宰殺的祭祀所用之牲,觀卦是祭祀之大禮,觀看殺牛亦是應有之義。
觀之下卦為坤為牛,六三爻變,則345爻成離為刀兵,234爻成坎為血,坤象不見,故有殺牛之象,謂之“我牲”。
進退:以卦象論,六三爻變,則上卦成巽為入,下卦成艮為止,一者欲進而入,一者則欲止而退,是所謂進退也。
以爻象論,六三正應上九,有前去相會之征,但六三處345之艮體中,艮為止,欲進而退,故謂之進退。
我推測“進退”應是古禮,祭祀之時諸侯進廟堂觀看宰殺牲畜,宰殺結束後就要退回自己原有的位置。這個推測目前還沒有找到可以證明的文獻。
六三處諸侯之位,不變,則是小人,上可以得上九之援應,能夠保持權力的平衡;變而為陽,則成大人君子,能夠割據一方。所以六三是非常靈活的一爻,進退自如,亦因為選擇多,所以同樣進退猶豫,好比是清季之曾國藩,進能夠割據稱王,退亦能夠成為中興之名臣。
占得此爻者,進退自如,維持現狀亦可,獨立創業亦可,看個人的誌向心胸了。
(4)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觀國之光:觀卦下卦為坤,坤為國;六四爻變(之)則上卦為乾,乾為大為明,故有光象。我們現在稱旅遊為“觀光”,觀光二字即取自六四“觀國之光”。
以爻位論,六四鄰近九五,可以直接看見九五之陽光,亦有觀國之光之象。
利用賓於王:我的觀點,此句當斷開,作“利用賓,於王”。
用賓者,不為主而為客也,六四爻以陰居柔,此即用賓之象。
於王者,於字作“之於”講,即爻變,六四爻變,則上卦成乾為王。
於位,六四爻是公卿之位,在祭祀活動中,君主為主祭,則公卿就為副祭,是作為助手存在的,即君主的儐相,賓字即來自於儐相之“儐”,宰相最初亦是祭祀之職。
這一爻最著名的占例是《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周太史為陳公子完占蔔之事——
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這一段是說,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02年),周太史途徑陳國,陳國國君此時剛生了兒子(公子完),便請周太史為兒子占筮,占得了觀之否卦(即觀卦六四爻變,成否卦)。
周太史據卦象作出推斷,說這個孩子將來會代陳有國(即繼承陳國之宗祀)。所建立的國家不在陳國本土,而在外國;不是應在他身上,而是應在他的子孫身上。
周太史的推斷過程:光是從遠方的別處照耀過來的,坤是土地,巽為風,乾為天。巽風變而為乾天,居於坤土之上,是山(六四爻變,則234爻成艮山。依卦理,風在本卦中是貼地而行的,變卦則成了高天,這當是遇山之阻隔,緣山而上行,因此而至於天)。六四爻變,234爻為艮山,345爻成巽木,下卦為坤土,上卦為乾天之光,此象地上有山,山上有草木,得天光之照耀,故曰“觀國之光”。
六四爻變後,下坤為地,234爻為艮為庭,345爻為巽為作薦之茅草,上卦為乾為豐富之果實。此象即庭內之地上(坤地在艮庭之下,故是庭內)鋪設有茅草,茅草上陳列著豐厚的祭品(庭實旅百:庭,內庭;實,祭品;旅,陳設;百,多,豐富)。又上乾為玉,下坤為布帛,故曰玉帛。345爻巽為入,234爻成艮為手。此即手捧著玉帛進獻之象(奉之以玉帛)。玉帛祭品都豐盛齊備,故曰天地之美具焉。此是“利用賓於王”的闡釋。
“猶有觀”者,乃是此爻處觀卦之中,觀是祭祀,祭祀是保佑將來,所謂先觀而後踐,既然陳公子完應在“先觀”上,那麼他的後代則會應在“後踐”上。所以說代陳有國者,非在其身,而在其子孫。
再有,占得的是上卦之巽風變,風是流行之物,所以象征陳公子完的流亡,流亡異國而有土地,故曰不在本國而在他方。六四爻變而上卦成乾為大,234爻為艮為山嶽,合則成大山(太嶽),而齊國的姜姓為太嶽之後。所以說陳公子完將來要流亡齊國,其子孫最終取代齊國(田氏代齊)。
物莫能兩大,一國之社稷香火只能有一個繼承者,陳國的社稷只有當本土衰亡後,才能被在齊國的陳公子完的子孫所延續。所以說“陳衰,此其昌乎”。
以上便是我對《左傳》中周太史這一段文字的闡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周太史這一段實在是古來最經典的解卦了,對於我們學習易經極其重要,大家應該對之反復琢磨消化,必將從中大有所得。
當然,易經最重要的原則是“不可為典要”,周太史在當時作出這個判斷,也是充分考慮到陳國當時的內政外情,也考慮到了陳公子完的家世背景,綜合這些情況,再結合卦象,方可以進行準確預測。若是一個平民或者不是陳公子完當時處境的貴族占得了這一爻,那麼,作出的判斷將會是截然不同的的另一種情況,大家不能拿著這太史的話來到處套用。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三豐傳授張無忌太極劍法,傳的是太極劍意而非劍招。周太史的這段話即是張三豐為張無忌演示的劍招,張無忌從中領會出太極劍意,而就此忘記劍招,此所謂得意而忘言也。我們研究周太史的這些言論,目的是為了領會其中的易經精神,而不是這些死板的套子。再擴大些說,我們一起討論易經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辭爻辭象辭,最終目的不在於這些句子,而是深層次的掌握易經陰陽爻位變化之原理,最終實現“知機”、“知易”。
我前面說過,我的這個講稿在每卦每爻之下都附有占辭,說明占得此爻者如何如何,這只是說明最一般的情況,即所謂“劍招”,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一卦辭或爻辭,大家不能直接拿去作為斷語進行套用,那樣就成為“典要”了,是“不可”的。
同樣的,我也說過,易經的爻辭有各種吉兇悔吝利的判斷,這只是古代的占例,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易經而存在的。現實中每種情況都不同,都需要解卦者進行具體的判斷,吉兇都不一定的。因此易經中爻辭中說吉的未必吉,說兇的未必兇,占得謙卦不一定就好,占得困卦也不一定就壞。
如今常見有很多半吊子江湖術士,直接按照爻辭的吉兇來給別人解卦,那怎麼可以呢!又到了軍訓的季節了,前些年聽過一個段子,說某大學新生軍訓結束後路遇歹徒,挺身而出奮勇搏鬥,一套十六式軍體拳行雲流水打下來,被捅三十二刀,平均一式挨兩刀——半吊子術士的給人解卦,就好比是這用軍體拳鬥歹徒,結果可想而知了。跟著我學習易經的諸位,咱是正規軍,不要做半吊子。
(5)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觀卦上巽為繩,下坤為牛,九五爻變,則巽繩消失,上卦成艮手,下卦為坤牛,不見離我之象,此為已被宰殺之犧牲,離兵不見,“我生”的宰殺過程是在六三,君主此時看到的只是被宰殺好的牛,象征性的用手察看一下。
君子無咎者,九五剛健中正,為天下之主,為能振奮天下之民者也,但因在上之上九頗有勢力,能與九五相匹敵,形成力量的均勢,故但曰無咎而不曰吉。此處的九五就好比是受到貴族或皇族一定制約的君主,凱撒之於古羅馬元老院。
占得此爻者,當秉持剛健中正之心,如此方可免於被動。
(6)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上九爻變,則上卦成坎,坎為屍體,下卦為坤地,此是陳列於祭壇之上的被宰殺好的犧牲也。上九為宗廟之位,九五之君主在看過宰殺好的犧牲後,就要在上九呈現給所祭祀之上天祖宗,這是是祭祀活動的終結。我的觀點,“其”字同於“之”,當作“變”講,即爻變而為生(牲)。
君子無咎者,上九與六三之諸侯相應,是能與在下之九五匹敵者也,二者勢均力敵,故九五曰“君子無咎”,上九亦曰“君子無咎”。
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君子無咎,即是說小人有咎。就好比是《三國演義》中的“司馬詐病賺曹爽”,司馬懿兵變之後,曹爽的實力其實是與之相當甚至更強,猶堪一戰,但曹爽溺於婦人之仁,把兵權交了出來,這便成了任司馬氏宰割的階下之囚。不交兵權是為陽爻不變,為君子;交出兵權,則為陰爻,為小人。二虎角力,誰先泄氣,誰失敗;堅持到底的才能勝利,故曰君子無咎。
占得此爻者,宜保持堅強之心態,堅持到底。
觀卦至此就討論完了,如有問題,歡迎留言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