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習俗 | 二月二龍擡頭
春節、元宵節的喜慶還余味繚繞,“二月二”又如期而至。農歷的二月初二,俗稱龍擡頭,青龍節亦稱春龍節,春耕節,萬神都會、土地神誕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
二月二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禦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
”龍擡頭“,萬物生發、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
讓我們一起通過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探尋隱藏在“二月二”這個盛大節日背後的巨大能量,以最為正確的儀式和姿勢,過一個充滿歡樂的節日,圖個吉祥如意好兆頭。
“二月二”為何“龍擡頭”
農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全世界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科學思想,來自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他的一畫開天,就是在沒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期,用模仿自然現象、以八卦圖的形式呈現了對天體運行、事物發展規律的描述。
據《周易》和五行、天幹地支理論,農歷二月屬卯月,對應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四卦大壯卦,下乾上震相疊。
震為雷;乾為天。乾剛震動。天鳴雷,雲雷滾, 聲勢宏大,陽氣盛壯,萬物生長。九二“貞吉”,以中也,所述和農歷二月的特征十分相似。
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古人將這二十八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每宮七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三十顆恒星組成。
在東方的七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
恒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七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的標誌。而此時,恰逢我國農歷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雲:“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之說。為什麼二月初二便“龍擡頭”呢?民 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據介紹,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初一前後為“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 到了轉年農歷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民間將蛇又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擡頭”。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說,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二月二、龍擡頭”,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那麼,“龍”在哪裏?它是怎樣“擡頭”的?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垣”就是“城墻”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
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只犄角。“角宿” 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後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二月二龍擡頭”民間習俗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一種文化設置,是中國人以年度為周期的時間制度安排,每個節日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在我國傳統的時間制度中,以正月為主體,每年一度都要發生“世俗與神聖的二度轉換”。 第一次轉換是“過了臘月就是年”,第二次轉換是具有“出正月”標誌意義的二月二,這時整個年節至此宣告結束,人們要從春節期間香煙繚繞、恍兮惚兮的氛圍中,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開始春耕大忙。
現實意義在於我們的身心隨著節令的變化開始活躍起來了,就該順應自然規律,大展拳腳,把良好的想法付諸行動。
中國從唐朝就有“二月二,運高走,氣高揚”之說,更有二月二放龍燈、放生、祈福開運大典等儀式。
在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河邊挑水、放生、放祈福燈。到道觀或在家裏神堂前供燈、上香、誦經持咒,一天布施行善。
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糖炒豆,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谷豐登”,以示吉慶。很多地方起床前,先在神堂前念“二月二龍擡頭,感恩神龍賜福,感恩道佑眾生”等。
據史料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龍擡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據說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農歷二月初二,其 實更是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我國的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而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據歷史記載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其實,關於二月初二“龍擡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話說當年武則天篡位,天帝震怒,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以示懲罰。然而司水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便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將玉龍打下天界,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玉龍,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
來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都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玉龍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昂首擡頭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無可奈何,只好讓玉龍回歸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據說,這也是民間二月二吃蠍豆習俗的由來。
其實不止這些,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還有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等等。其實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在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擡頭,龍不擡頭我擡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用各種形式、儀式祈求神龍賜福,達成美好願望。
從科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土地正神聖誕,暖壽開運招財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稱“土地誕”。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中國道教及民間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街頭巷尾、店鋪門口、家戶門口都有供奉,民眾尊稱為“福德正神”。保佑著一方土地之內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潔,出入平安。
土地公的生日這天,為給土地公“暖壽”,有些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戶戶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為土地公祝壽。每逢二月二土地公誕辰,村裏每戶人家都會放一掛鞭炮,煎幾個荷包蛋,點上香和蠟燭以供奉土地公。過去那時候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荷包蛋,所以過了正月之後,就等著過二月二了。北方地區在二月二節日期間有吃豬頭肉、理發等的習俗。
民間有句俗語叫:“初一、十五夥頭粥,初二、十六事頭肉。” 這天拜土地正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
供品:三牲、果品、金衣符紙、茶三杯、酒三杯、求財者再加上五路財神金、土地發財金。
祭拜:點香後先要對屋內拜一下、這是拜地基神,然後在拜土地公,在香火將要著完時、點火焚化金紙與疏文,疏文一定要念誦一遍才能焚化。如果是在店鋪祭拜、可以在店內燒五路財神金與財神符,這樣的話就會把財氣引進店鋪內、自然就會生意興隆了!
龍擡頭,道家九大吉利開運法
二月月建為卯,卯為生發之大象。
在《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所以正月份的時候就是寅月,而二月份自然就是卯月了。卯,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五行屬木,屬相為兔,卦象為震。卯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凡卯之屬皆從卯。"
律書曰:“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
由此可知,卯是指萬物從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從地下面冒出為卯,卯也就代表著生命力,代表著生機,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生機開始的月份。
二月二日頭擡頭,萬物復蘇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歲歲如意大豐收。
因為“龍擡頭”,就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復蘇、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
第一吉:采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此乃卯月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六口氣,冥想一團青氣從頭頂百會穴下行至丹田,充滿臟腑,整團青氣包裹全身,然後步行向正東方走百步。玄虛提示您路上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財氣旺氣。此為第一吉。
第二吉:剃龍頭
農歷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擡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發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民間流傳“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很多人臘月都不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據考證,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
第三吉:吃龍食
二月二龍擡頭,自然要吃點和龍有關的傳統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願望。
第四吉: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稭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裏或灣裏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第五吉:圍糧倉
農歷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竈底下掏一筐燒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當年的大豐收。
第六吉:祭竈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擡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
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第七吉: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在這一天敬奉文昌神,讓文昌神保佑孩子學業有成,科舉高中。
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再一方面,二月二的很多習俗與龍相關,這天入學也有“望子成龍”之意,寓意好彩頭可以讓孩子更容易出人頭地。
第八吉: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竈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谷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第九吉:引錢龍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有些地區盛行在二月二這一天“引錢龍”,當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壺裏放置幾枚古錢或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裏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裏,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有的則用銅錢拉紅線回家置於甕中;有的則以煤灰為引錢。小編提示您準備4枚1元硬幣,清洗幹凈放置水壺裏,清晨喝上一杯。
二月二龍擡頭的禁忌
二月二習俗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二月初二,龍擡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說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禦駕親耕”。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也寄托了人們美好的願望與向往,那麼二月二龍擡頭這一天有哪些忌諱和風俗習慣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講解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到了二月二這天要格外小心,不能動刀動剪動針線,否則會傷到“龍目”,戳到“龍眼”。早晨擔水時,禁忌水桶碰到井幫,否則會碰傷龍頭。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還忌諱吃稀飯喝疙瘩湯。以免糊住龍眼,天將降冰雹。
二月二這天不吃面條,因為面條細長,像龍須。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諱吃面條,說是吃面條就是吃龍須,惹了龍王,當年會鬧澇災。不能喝粥、吃米飯,人們認為粥是龍血,米飯是龍子。不能紡花,因為“二月二紡花,胭了龍毛龍抓”。龍抓就是雷電擊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傷了龍皮。武城一帶忌太陽沒升起前出屋門,否則會“踢囤尖”,砸了一年豐收的希望。
二月二期間有不少忌諱。最普遍的是婦女不準動剪刀針線,怕戳了龍眼,穿到龍頭;又忌刀切,怕砍了龍頭。此外,山西、河北不少地方忌早晨擔水,俗信早晨起來擔水會把龍子擔回家,而在陜西綏德,則俗信早展擔水會觸到龍頭。不吉利。
河北新河、山東滕縣都忌當日磨面,怕壓了龍頭。山東東明一帶在二月初一下午就要把磨房打掃幹凈。把磨的上下扇支起來,禁止使用。因為當地人認為石磨是龍頭,因此龍頭節就要把龍頭擡起來。一直到現在、盡管磨面不使用石磨了,但到這一天。所有的打面機坊都要停止工作,怕“研爛了龍頭”。
在以上的禁忌之外,下面的這些禁忌也要註意:
01. 女子結婚後,忌在娘家過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