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易閑話(14)——易理三原則 (2015-04-15 04:48:24)
《易經》的英文名常被翻譯成 The Book Of Change,直譯就是“改變之書”。這正是《易經》的三個核心原則之一:“變易”。想學象數、術數,就得先明白易學的三大原則: 變易、簡易、不易。
所謂“變易”, 說的就是“change"。醫家對大易象數的理解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任何事物“發生”、“產生”的同時就預示著它的變化、終結、演變。用易學的“行話”來說,事物產生,就是“本卦”,事物的變化,則是老百姓常講的“變卦”(易學也叫“之卦”),事物的終結,則是“對卦”(也叫“錯卦“)。易理認為,一個事物終結的同時,也預示了新的事物產生,而新生的事物又預示著其發展變化乃至轉化或消亡。這就有點像現代科學所說的“物質不滅”。如果一個人能深通易理,自然就可以見微而知著,從某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信息”推斷出事物的未來發展方向。因此《易經》自古被人們認為是可以用來預測、占蔔、算命之書也就不奇怪了。在《易傳》中,關於“變易”的道理,幾乎俯拾即是。比如:“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 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說的是《易經》這本書,是最切近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所謂“不可遠”,就是老子所說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它前後左右東南西北上 下時時處處都“在”!學易之道貴在懂得“屢遷”,懂得其常常變遷、變化之道。因為大自然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會迥異。 “上下”固然“無常”,“剛柔”也可以“相易”、變化。時間、空間總在變化著。所以學易要謹記“唯變所適”。大易的核心原則之一就是“變易”,用“變”的 思維方式來看待及處理一切事物,才是學易最要緊的原則。這種思維方式應用在象數、術數治療上,就是要懂得疾病的變化之道,才能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對癥施治。比如前陣子有位朋友的女兒連續幾天早上發燒,下午自動退燒,到了晚上睡覺幹脆啥燒也沒有。我問她是否孩子上午一發燒就去醫院打吊針退燒了,她說是的,也看了當地的中醫,給開了些滋陰的藥,可是幾天下來,早上發燒依舊。朋友急急忙忙問我,中醫開的滋陰降火的藥物對不對。我不便說中醫同仁的“壞話”, 馬馬虎虎說思路本來是對的,可惜那位大夫不明易理所以就不明就裏了。孩子下午晚上都不發燒,到了早上才發燒,這正是“變易”之理!孩子經過下午及晚上的休息、能量補充,到了第二天早上,借助天氣陽氣生發,要把體內寒氣排出體外,才表現出發燒來。這是根據易理的判斷,再用醫家秘傳的千裏診病法診斷了一下,也 “確認”了孩子體內寒涼之氣太重,我問她是否前些日子讓孩子遊完泳就吃冰淇淋,朋友說是⋯⋯這種情況,自然不能“滋陰”,而應該給予增加陽氣來去寒!我於是給了朋友一串升陽、驅寒的數字,第二天早上就不再發燒了。
所謂“簡易”,說的就是simple或simplified。大道至簡至易。不管事物如何錯綜復雜變化多端,只要能夠把握其規律,總能把復雜的問題變簡單。好比對傳統中醫所說的陰陽、虛實等的把握,只要明白是“正氣不足”就可以變得非常簡單。
至於“不易”,則說的是certainty。盡管天地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中,但其背後的“主宰”卻是不變的、不易的!這就是老子說的“獨立而不改”的那個東西!如果能夠窺見那個“不易”的大道,何愁不了解其所主宰的一切呢!問題是,我們這些未明道的凡夫,不可能窺見大道。怎麼辦呢?那就要拓寬思路,別被事 物變化的表象忽悠了。比如在先天八卦圖中,乾卦之數為“1”,乾為天、為金、為首、為大腸⋯⋯等等,這麼多“表象”看起來都在變化,似乎也都不簡易,但其 “不易”之處就是,乾為“江湖老大”的地位不變!為什麼醫家秘傳的術數“0011999”那麼管用?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子時到了,睡覺去。
胡塗醫
201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