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周易》有何區別,它們只是古人用來算命的嗎?
很多人多多少少都聽過《易經》、《周易》,都覺得這倆沒啥區別,反正都是古人用來占蔔算卦用的,實際上,《易經》和《周易》是有區別的,而且也不完全只是古人占蔔算卦的工具。
我們今天就來仔細聊一聊這個。
01《易經》與《周易》有何區別
首先說《易經》,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而且《易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易經》集合了三部,《連山》、《歸藏》和《周易》,不過很可惜,《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
就內容來說,這“三易”都是由八卦重疊出64個別卦,具體有什麼區別呢?很大可能就是朝代不同,它們分別是夏商周的蔔筮教材,但是只有《周易》流傳了下來。
據相關傳說,八卦是伏羲氏創造的,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六十四卦,加上周公創造的爻辭,八卦、六十四卦和爻辭,這三部分就組成了《周易》裏《經》的部分。這個《經》就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狹義版本的《易經》。
這個《經》就相當於古代占蔔解卦的教材,但是教材很深奧,我們還需要輔助性的解讀才能理解,這時候,就出現了一本叫作《十翼》的輔助性讀物。
《十翼》也叫《易傳》,是《周易》中《傳》的部分,是對《周易》中的《經》做註釋的著作。因為孔子對《周易》的追捧,很多人以為《十翼》的作者就是孔子,其實不是。《十翼》大概成書於戰國時期。
狹義的《易經》,也就是《周易》中的《經》,就是簡單的卦辭、蔔辭,占蔔之術,像教科書一樣,言簡意賅;而《傳》則是包含很多的歷史哲學和思辨,它讓《易經》不再簡簡單單就是占蔔算命之術的工具書。
02《易經》的作用不僅限於算命
直至現在,我們對於《易經》中爻辭的解釋依然很難達到統一,很多人覺得《易經》很玄妙很高深,其實只是我們看不懂罷了。
在先秦時候,用《易經》算命很流行,而且算得也挺準,但如果我們只把它當作是一個算命的技巧,那就太小看它了。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易經》作為算命的書,避免了被焚燒的命運,秦始皇覺得這就是本算命工具書,做不了什麼文章,誰曾想,《易經》中卻有大智慧,下至平民生活,上至治國理政,一切的思想都能在《易經》中找到線索。
司馬遷曾經評價《易經》:“易本隱以之顯”,意思就是用《易經》算命算卦的同時,這其中還隱藏著歷史規律和規則,不僅可以算命,還可以推算古今。
後世的馮友蘭也說《易經》“神無方而易無體”,在他們看來,《易經》沒有講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但卻是萬事萬物衍生的根本,任何事物和規律都可以回溯到《易經》本身。
不僅是中國古代的先賢發現,就連西方人發現的二進制等規律,都被認為源自《易經》,《易經》是這一切的源頭,從而有了《易經》內涵廣且深的認知。
每個人看《易經》,既是在塑造新的自己,也是在解讀《易經》。有的人讀它,會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甚至選字為自己取名。
如《易經·豫卦》六二爻的爻辭“介於石,不終日,貞吉。”意思就是卡在兩個石頭之間,不到一天就獲得解救了,這是吉祥的預兆。
相信你知道取這個名字的人是誰了,但為什麼“困”於石頭中間是“吉”呢?這是因為在面對世間誘惑時,要保持心性,堅如磐石不為所動,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沈溺其中,以此為名,是想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堅定誌向,這是一種對自我的期許。
綜上所述,《易經》和《周易》的區別在於:《易經》包含了《周易》,兩者屬於從屬關系。它們是總結自然規律和人文實踐的專著,內容除了用於蔔筮算命,還涵蓋政治、哲學、文學、科學等各個領域,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