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夏至節氣這天,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每年的6月21日是夏至,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對於吃貨來說,不管什麼節氣,我們關心的只有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1、紹興吃圓糊醮
以前的時代裏人不分貧富都在夏至日的時候祭其祖,俗稱“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規的貢品之外,還會特別加上一盤的薄絲餅。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簽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並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2、夏至傳統食物:日食粽、搟面薄餅
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陜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某些地區夏至當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會到娘家吃飯,舅舅家就會準備莧菜和葫蘆做菜,寓意吃了莧菜就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
3、山東吃涼面條
山東各地在夏至的這一天裏是要吃涼面條的,也就是過水面,用麥稭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裏撈面吃,對於小孩子來說已經不只是吃飯了,更是一種遊戲,充滿了樂趣。
4、嶺南吃狗肉
狗肉在民間來說一直都是滋補的佳品,而嶺南地區更有夏至吃狗肉的習慣,“吃了夏至狗,西風繞場走”,也就是說夏至這一天吃了狗肉的話,身體就會強壯到足以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了,身體更加的健康。
除了吃狗肉之外,還有吃荔枝的習慣,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都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兩者合吃不熱。但是哈秀小編在這裏提醒一句,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吃狗肉行為不應該推崇。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癥,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適量。
5、北京要吃炸醬面
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於會因為過於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老北京最經典的還是那香噴噴的炸醬面。一般老百姓家裏都會自制,熱鍋熱油把黃醬和甜面醬放一起炸,醬香撲鼻。而這拌面的菜碼也十分豐富,黃瓜條、黃豆、綠豆、白菜、胡蘿蔔等等,至少有七八種。老北京炸醬面的醬料講究現吃現做,熱騰騰的醬料易於好攪拌,醬香味也更鮮美。
6、無錫夏吃餛燉
江蘇無錫的人在夏至這一天,早餐會吃麥粥,然後午餐吃餛燉,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間還有吃了餛燉之後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
夏至吃了餛飩,遊泳不怕水。夏季是遊泳的時節。煮餛飩時,等水開了下鍋,經過“三滾三冷”,見一個個餛飩浮了起來就可以撈上來吃了。由於餛飩在水裏最終都會浮上來,不會沈到水底。於是,就有在夏至這天吃了湯餛飩,遊泳時人也始終會像餛飩一樣浮在水上,不會被水淹的說法。
夏至餅:
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
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雲“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夏至蛋:
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後加紅棗煮湯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於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袋裝上,系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去蛋殼將蛋吃掉。民間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雲“夏至吃蛋,石板踩爛。”
生菜、涼面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於會因為過於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稭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遊戲。
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於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這一天還要吃碗涼面稱稱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