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幹地支對照表 十二天幹地支怎麼讀
對於十二天幹地支你們了解多少,是否知道十二天幹是什麼?地支是什麼?天幹地支是根據十天幹十二地支組合的傳統紀年的方法,你們知道十二天幹地支的對照表嗎?知道具體對應的五行屬什麼?想要知道的小夥伴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十二天幹地支對照表對應五行。
【十二天幹地支對照表】
五行天幹地支:
木:甲乙 寅卯辰
火:丙丁 巳午未
土:戊己 辰戌醜未
金:庚辛 申酉戌
水:壬癸 亥子醜
天幹地支是什麼
1、天幹
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幹陰陽:甲丙戊庚壬為陽性,乙丁己辛癸為陰性;
天幹五行: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天幹代表的季節及方位:春季甲乙東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四季土。
2、地支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陰陽: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十二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醜未辰戌土。
天幹地支的作用
考古發現,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當時的日歷。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幹支紀日了。根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幹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
幹支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非常容易推算歷史時間。
【十二天幹地支對照表對應五行】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概念,是古人認識自然的一種樸素的唯物觀,既然世界萬物都有陰陽五行,那麼天幹地支的陰陽屬性也不能例外:
十大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幹陰陽: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
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五行為木,對應的天幹是甲乙;地支是寅卯辰。五行為火,對應的天幹是丙丁;地支是巳午未。五行為土,對應的天幹是戊己;地支是辰戌醜未。五行為金,對應的天幹是庚辛;地支是申酉戌。五行為水,對應的天幹是壬癸;地支是亥子醜。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
幹支紀年法: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醜、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醜、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十二天幹地支怎麼算
幹支紀年法
用陽歷的年份除以60得到的年份再減去3就是這一年農歷的幹支序號數,查幹支表得到幹支年紀,若得出來的數據小於零或者等於零則加上60即可。舉個例子:求2019年幹支,2019÷60=33余39,年幹支序號數=39-3=36,所以得知今年是己亥年。幹支紀年都是從每年的立春開始的,不管立春在前一年的臘月還是新一年的正月,立春開始才算新的一年。
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主要是星相家用來推算八字用的,所以沒有普及實行。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幹支紀日法
甲子為第一日,乙醜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余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