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是怎麼來的?
河圖洛書是怎麼來的?
自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古人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文化的根源,就散落與我們今天大多數人所認為的“旁門左道”之中。
中醫、太乙、六壬、奇門......很多基礎的天文歷法學問與道理,甚至是河圖洛書的最本來面貌,就藏在這些學問之中。
不信請看下文。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圖洛書到底代表什麼?
陰陽、四象、五行、八卦、九宮、天幹、地支。
所有我們想要了解的一起,都已經凝縮在這兩個圖上。
昨天文章提到,中國文化的根本在於陰陽,而陰陽的道理來自於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系。
首先,通過最長晝夜確定夏至冬至,通過晝夜等長確定春分秋分。
春夏秋冬,即是時間,也是空間。因此南北東西分列四方,子午卯酉分列四方,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列四方,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統於四方,水火金木對應四方。
有四方,即有中央,四方與中央構成河圖,東南中西北,木火土金水。五運、五行、十天幹融於其中。
那麼為何是五運和十天幹?《黃帝內經》中講了這一段話:
“帝曰:願聞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素問·天元紀大論》:“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五運化氣而生十天幹,這裏提出的天文學依據是以二十八星宿為基本坐標,因此十天幹的運用,實則是以二十八星宿為依據。而其背後的道理已經在《天幹地支、六十甲子和幹支歷法的天文學背景》中做了詳細的闡述。
關於十二地支的確定,與二十四節氣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確定與十二月建有關,十二月建與北鬥七星有關,十二月建與十二氣有關,十二氣的確立與六氣有關,六氣的推定在黃帝內經中有詳細的介紹。
中間六步氣永遠不變,為主氣。周邊六個圈為客氣,隨年支變化而變化。
《黃帝內經》: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
每四年一個周期,第五年初之氣,始於水下一刻。
六步氣和十二氣,十二節,十二月,十二地支緊密聯系。
而周易卦象為六爻,其皆出於此乎!
我們繼續分析【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這段話。
一年365日又四分之一日,一日百刻。如果把日換算成為刻,一歲就是36525刻,每年六氣,每一氣得6087.5刻,因此可以得出初之氣到六之氣,每一氣的時間跨度為60日又87.5刻。所以初之氣,終於87.5刻。
二之氣,終於120日175刻,即終於121日75刻。
三之氣,終於180日262.5刻,即終於182日62.5刻。
四之氣,終於240日350刻,即終於243日50刻。
五之氣,終於300日437.5刻,即終於304日37.5刻。
六之氣,終於360日525刻,即終於365日25刻。
所終時刻,於經文一一對應,分毫不差,由此推得六步氣實為365日又四分之一日。
這些都是巧合?與天文學一同出現的巧合?
同時,黃帝內經還有另外一段話:5日之謂侯,3侯之謂氣,6氣之謂時,4時之謂歲。5*3*6*4=360日。
為何一個時間為365日又四分之一日,一個是360日。
這就又回到我們那天分享的文章《天幹地支、六十甲子和幹支歷法的天文學背景》
【靳九成等2010年發現天人合一第2規律:太陽周日視運動及五曜視運動的精確共同會合周期為60年 (1年=360日)
幹支紀日最早,但幹支紀日的背後玄機一直是千古之謎。
定義1年=360日。顯然1年=0.9857年,1年=1.01456年,年與太陽周日視運動周期日有公約數。
依表2,五曜周年視運動(或公轉)周期可近似表為:T≈ T=10/41年,T≈T=5/8年,T≈T=2年,T≈T=12年,T≈T=30年,其公約數為60年,自是太陽周日的公約數,故60年(21 600日)是太陽周日視運動及五曜周年視運動的共同會合周期,稱為天人合一第2規律,並可用六十甲子紀年。
60年=360×60日,與日甲子有公約數,因此每連續60日之間的差別可用日甲子表征。日甲子滾動360次就把60年輪回周期正好紀完並周轉,其不同日甲子的相同幹支日間之差別(如甲子日和下一個甲子日)可結合所在月甲子、年甲子區分開來。日甲子能體現太陽、水、金、火、木、土六曜周日、周年運動對地、對人體影響的日間變化,結合月甲子、年甲子能兼顧月球影響,體現七曜運動對地、對人體影響的日間變化。可見幹支紀日的天文學背景為天人合一第2規律。
黃帝內經中曾有記載:“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這種1年=360日的歷法,中醫學界稱之為六十幹支歷法,其謎一直待破,現可解讀。】
再來看洛書,似乎一切都可迎刃而解了!
參天:天數(天的變數)為三(參)。
兩地:地數(地的變數)為二(兩)。
所以,天地的易數(變化)二三為六(六個階段),故而易六爻而成卦,以經天,以彌地。。。
一三七九左旋乘以3,余數為3、9、7、1
二四六八右轉乘以2,余數為4、8、6、2
後天八卦之位由此而生。
九宮與洛書同出一門,而奇門對於九宮的運用,以及與之對應的星宿,都是明確的記載。
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八卦,均與天文觀測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