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河!
我的家鄉在雍山腳下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山村。
說它不起眼,是因為全村僅有七八戶人家。村子依崖傍河而建,門前有一條蜿蜒的小河靜靜流過。
故鄉的這條河發源於千山山脈雍山根下,河水清澈見底,甘甜醇冽。
在童年的記憶裏,這條小河從未斷過流。遇到大旱之年,水井幹枯,人畜飲水困難,唯獨這條小河,不急不緩,依然如舊,潺潺流淌。
十裏八鄉的鄉親們,成群結隊,人擔車載,來河裏取水,以抗禦天災大旱。
而小河的夏天,是兒時童年的樂園。在清澈的小河裏抓魚,逮蜻蜓是最為愜意的事。和一群小夥伴們在河水裏玩的不亦樂乎,渴了,爬在小河邊喝幾口,累了,躺在小河邊綠瑩瑩的草地上,小息一會。直到母親站在河沿上,三番五次喊去吃飯,才意猶未盡的離開小河。
沿河兩岸全是灘塗,到了夏季,上千畝蘆葦一眼望不到頭,翠綠的蘆葦隨風搖曳,空氣中到處彌漫著令人陶醉的蘆葦清香,沁人心脾。
沿河兩岸草地上各種顏色的花兒,競相綻放,高的,矮的,紅的,黃的,粉的,爭奇鬥艷,美不勝收。
但靜靜的小河,偶爾也有發脾氣的時候。在六七十年代,人們普遍缺乏柴火,千山腹地被砍伐一空,到處黃土裸露。
如遇暴雨,每隔幾年,就要爆發一次泥石流,洪水裹挾著雜物,石塊猶如脫韁的野馬,呼嘯而下,驚天動地,甚是駭人。
泥石流過後,到處一片狼藉,橋梁被毀,道路中斷,參天大樹脫皮,小樹蘆葦全被掩埋,其狀慘不忍睹。
昔日溫柔可人的小河,用它那渾濁的黃泥水,傾訴著人類對大自然瘋狂索取的不滿。
進入八十年代以後,人們不愁吃,不缺燒,千山植被逐步恢復,加上飛播造林,千山到處郁郁蔥蔥,綠樹成蔭,也再未發生過泥石流這令人不堪回首的場面,
小河繼續以它那溫順的身軀滋潤著人們。
及至工作後,雖說離開了故鄉多年,但每次回去,一定要去小河邊徜徉踱步,回憶兒時美好的時光。
時代變遷,一切都在變。唯獨小河容顏依舊,繼續用它那甘甜的乳汁,滋潤著遊子的心田!
故鄉的河,我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夢!
夕#頭條家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