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易經》這本書,你就會掌握了帝王學,並且是人人都想了解的那種帝王學
2010年7月20日,我們敬愛的曾仕強教授前往西安,做了《易經》在管理中的應用主題演講,本文是根據相關報道內容整理而成。
臺灣師範大學曾教授
2010年7月20日下午,曾仕強教授為西安人民獻上了一場國學講座。曾仕強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化繁為簡的真功,生動活潑的事例,傳遞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被古人尊為群經之首的《易經》的真諦。講座當天西安眾多企業家、高校教授和專家以及國學愛好者共500余人到場聆聽,並現場與曾仕強教授進行了互動。在演講中,曾仕強教授用通俗的故事,把《易經》中管理的奧秘是“我們無意探討對錯,只希望通過研究找到‘合理’的方法並努力將其運用、發展下去。”除了講管理之外,曾仕強教授還把日常生活的習慣,告誡人們節約水源,珍惜土地與《易經》結合起來。我們看看每個人,我們的眉毛為什麼長的高高的,就是人們常講的“無用之用才是大用”。我當領導,我的部屬問我問題,我都反問他“你的看法怎麼樣?”當他把意見講出來的時候,我不用嘴巴表達,我只用眉毛。因為什麼?我聽著覺得意見不合適,我把眉毛一皺,他趕快第二個意見又出來了。眼睛、眉毛為什麼要長在鼻子和嘴巴上面?做管理那個“君”很重要,重要的是保持精力,領導什麼事情都不要親力親為,
君王的重要作用是“高瞻遠矚”
,親力親為那是“嘴巴”的事情,你一個人做所有事,你是做不來的。
《韓非子》中曾經對領導管理的境界做過精辟的概括:“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盡己之能,有的人有非凡的能力,把自己的能力發揮的很好,楚霸王不可一世,你也只是個能人。這種人有一部分是剛愎自用、自視甚高,目中無人,覺得自己所做的都是英明的,常常一意孤行,最後可能常常在一線做工程師。
盡人之力,比盡己之能好過幾十倍,這一層是中層管理,做好激勵機制,制訂工作計劃獎罰制度,認真做好工作的統籌、計劃,科學組織各個成員的工作,具有團隊協作能力,但只是停留在事務性上面,也就是只在中層這個層面上,拿個人物做比較,就是大將軍韓信。
盡人之智,比盡己之能好過幾百倍,老子所描述的無為無不為的境界即屬於盡人之智的境界,就是眉毛,它做了什麼事?沒有君主的高瞻遠矚,輔佐者就會不知方向,君王是指點江山的,做企業你要把握那個市場。劉邦是平民皇帝,雖然少讀書,卻高瞻遠矚,有極高的智慧。
但是雖為君王你要遵循自然規律,如果覺得自己了不起,搞那種人定勝天,違背天道的事情,最後都是自作自受,自討苦吃,你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出現有背人理的惡果,原因兩個字講完了,就是“缺德”。天,是需要敬的。
我們敬天,表明我要順從大自然的規律,因為天就代表大自然。我們敬天,表示我這輩子要頂天立地,好好做人。
《易經》是“群經之始”“大道之源”,就是描述天地自然之道的。讀通這本書,你就了解了帝王之學,了解了現代管理。
《易經》
是給我們建立一個思路
,不是奉成經典,當成公式,死死的握著不放,固執的呆板去執行它的要義,
天地當中所有的事情都是變化的,誰都掌控不住。
讀通《易經》便可看透一切,中國式管理全部按照《易經》的道理來推演,總結為四個字:象、數、理、占。
(1)《易經》最重要的功能是定位。
六爻自上往下,分為天、人、地三才,分別對應組織三階層中的高層、中層、基層。公司和家一定是有一個人說了算,老板就是老板。
(2)《易經》由一陰一陽組成,凡事都有一陰一陽兩面,要用陰陽的觀點看問題。
一句話說出來,叫陽;一句話放在心上,叫陰。中國人都是同時講兩句話,比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等。
(3)《易經》中陽卦多陰,陰卦多陽,說明中國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道理。
(4)《易經》八卦代表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各有分工,彼此密切配合。
我們是一家人,家人講親情而是講規矩,把不是一家的人,變成家人,才會成功。
《易經》,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它是“活”的“水”。
《易經》來源於自然,應用於生活,是人與自然相處的典範,是人與人相處的倫理,是人與自己共處的之道。
《易經》它是活的,活在你自己的“生活”中
。
我們常常把它學死了,學成教條主義,學成了呆板死刻,那有什麼意義呢,學了又無法使用。所以我們今天要重視起來,不僅要重視怎麼學,更要重視怎麼用,這樣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