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那些樸素、簡單而又深邃睿智的話語
對於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經典《易經》,眾說紛紜。不同人眼中,《易經》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有的從中領悟到智慧,有的從中看到權謀,還有的人使用其作為占蔔之術,也有的人認為它就是中醫的前世。近些年來,港臺的古裝戲中,也往往喜歡將一些神秘莫測的劇情同易經的陰陽八卦符號聯系在一起,更是令它蒙上了詭秘的面紗。
今天,我結合最近這幾天翻閱《易經》的一些篇章,列舉一些比較經典的片段,談談自己的一些認知。
先簡單普及一下,《易經》總共是分為64個卦象,每個卦象又分為6則爻辭,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也就是說,《易經》的全文總計有384則爻辭,分別蘊含了384則道理。
我先從中已經翻閱的篇章中,摘錄幾則經典的爻辭供大家欣賞,也讓大家切身體會一下《易經》所要表達的含義。
1、【幹】卦中的“用九”爻辭:見群龍無首,吉。
今天,群龍無首是一個貶義詞,一個團隊、集體陷入這種狀態那是要完蛋了。在古老的《易經》中,群龍無首,說明“群龍”各司其職、各盡其事,而不是爭先恐後去霸占“首領”這個位置。即使是位居“首領”位置的那個“龍”,也並不刻意彰顯自己的領導地位,刷存在感,這樣的團隊才是其樂融融、非常融洽,也只有這樣的狀態,才能發揮集體的最大效能。因此,群龍無首是一個吉利的狀態。
2、【幹】卦中的“九三”爻辭:君子終日幹幹,夕惕若厲,無咎。
這條爻辭是充滿正能量的,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整日勤奮努力、晚上不斷總結反思自己,即使身處艱難,也不會有災禍。我覺得,這是激勵人們永不放棄、不斷進取的一則顛不破的道理。
3、【幹】卦中的“上九”爻辭: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這個詞匯大家並不陌生,在金庸老先生的經典作品《天龍八部》中,喬峰掌握的一門絕學“降龍十八掌”中,就有一招威力極大的掌法名叫“亢龍有悔”。單從字面來介紹,這句意思是龍飛騰到了一定高度,必然會後悔。其實這句話蘊含了《易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必然會朝著相反方向發展。
4、【坤】卦中的“初六”爻辭:履霜,堅冰至。
這句是什麼意思呢?當你腳踏地面看到霜的時候,那說明冰天雪地的景象即將到來。這短短的五個字,卻蘊含了“未雨綢繆”、“見微知著”的人生哲學。人活一世,有時候就是要通過捕捉到的一絲一毫的信息來預判未來的狀況。這個就在於你的洞察力和你能否擁有一顆平常心。
5、【屯】卦中的“九五”爻辭: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如果把爻辭中的膏,引申為財富。那麼這則爻辭告訴我們,對於財富,少量的、短時間的占有是吉,而大量的、長時間的占有,則是兇。
對於這個論斷,大家可以結合自身和周圍人的經歷切身體會一下。對於從商者而言,在波瀾起伏的市場浪潮中,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要調整好心態。這則爻辭可以說是給了很好的指導。
6、【蒙】卦中“六三”爻辭,非常有趣,非常接地氣: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這句爻辭的意思是,不要娶這種女人——見了有錢人就不顧體面的類型,否則沒有一點好處。
7、【師】卦中“初六”爻辭:師出以律,否臧兇。
這句話更適用於管理當中,師的字面意思是軍隊,可以引申為團隊。一個團隊必須紀律嚴明,否則一盤散沙一定會有大麻煩。
8、【履】卦中“初九”爻辭:素履,往無咎。
履,是指行動、行為的意思。素是指樸素、純正的意思。因此,它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言行淳樸、端正,自然處處都不會遇到災禍。
以上的這些爻辭的解釋,僅僅只算是從《易經》摘錄的一小部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爻辭所要表達的意思,既令人感覺深奧又覺得似曾相識,既通俗易懂又令人醍醐灌頂。並沒有什麼神秘莫測的含義,相反都是很樸素、實在的道理,更像是先民們結合自己日常親身體會,總結出的一系列具有哲理的段子。
在《易經》的這些爻辭中,我們經常看到“吉”、“兇”、“無咎”等詞匯,這些詞匯也常見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因此,我們可以確定,《易經》的創作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
那麼幾千年來,《易經》中所傳遞的這些智慧,在今天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還在發揮著作用,有些已經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融入我們日常行為習慣中,以至於我們完全覺察不出來,認為那些就是我們的天性。其實不盡然。
遙想幾千年前,當我們的先民告別了蒙昧,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總結,形成了我們獨有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準則。這才構成了我們早期的文明源頭,也就是《易經》的初始狀態。接下來的百家爭鳴,無數誌士仁人所要表達的思想,無不是以《易經》作為基礎。
《易經》的誕生,是基於先民對自然的觀察總結,也是具有科學精神和客觀道理的,並不是盲目的臆測。而且隨著後世諸人的不斷完善,《易經》所要表達的內容也在逐漸克服認知上的局限性,匯總為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更令我們感覺敬畏的是,當幾千年後的我們再次翻閱《易經》,那字裏行間所閃耀的智慧光芒,依舊能夠照亮我們的精神世界,毫無違和感。
我們相信,即使再跨越幾千年,我們的後人依舊能夠通過《易經》這樣的文化典籍,和先民們進行對話。因為《易經》所造就的中華民族的性格、精神、氣質,使得我們會永久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永不斷層。這是《易經》賦予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最為強大的基因力量。
今天,關於對易經的探討,暫時告一段落。後續,本人還會繼續深入去研讀其中的文化內涵。對於易經,我們既不應該神秘化、更不應該輕視它,而是挖掘其中具有積極向上指導意義的力量和底蘊,這才是對先民所創造文化的最大的愛護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