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竟藏著中國藝術水平最高的五百羅漢?還是白富美眾籌的?
在美術史上,佛教美術是個大門類,出了不少名作。例如敦煌、雲岡、龍門、麥積山四大名窟、畫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寫意人物宗師梁楷的《六祖伐竹圖》等。
四大名窟
《送子天王圖》局部
《六祖伐竹圖》
佛教還特別會編故事,造題材。比如出家人修行等級本來羅漢是到頂了(小乘佛教),但又搞出一個大乘佛教,羅漢之上還有菩薩,菩薩再往上可成佛——是不是有種打遊戲氪金升級的感覺?
而且為了吸引更多的信眾,佛教還不停地搞“擴編”。
就拿羅漢來說,最開始是十六羅漢,後來加了降龍伏虎成了十八羅漢,到了五代時更誇張,擴充到了五百羅漢,由不到一個排發展到了一個營!
《十八羅漢圖》
當然人家說起來是有根有據的:
據說跟隨佛祖聽法傳道就有五百弟子,參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結集三藏或第四次結集三藏也是有五百比丘——這些人都成了羅漢了,可見加入創始團隊有多重要。
其實,在佛經中五百是虛數,就跟咱們的999一樣,是表示很多很多的形容詞,沒想到到了中國後,佛教徒為了“擴招”,楞是把這五百羅漢落實了,不但一個個有了名號,還在各地建起了五百羅漢堂。
五百羅漢堂的建立必定要五百羅漢的塑像啊,所以這就給了雕塑工匠們大單了!
這麼大的單子可不能粗制濫造,所以很多五百羅漢就成了美術史上的精品,尤其是在清朝,“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雲(北京),中有歸元(武漢)”,但藝術水平最高還不在這四處,而在偏居西南一隅的昆明筇 [qióng]竹寺。
筇竹寺在雲南昆明市西北郊十余裏的玉案山上,始建於元代,為中原佛教禪宗傳入雲南的第一座寺廟,現存建築和塑像是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重修的。
當時筇竹寺住持是夢佛禪師,一天他和雲遊到此的和尚圓泰談起寺院的發展,圓泰就跟他出了個主意——修建五百羅漢堂,並推薦了四川雕塑名家黎廣修。
夢佛禪師覺得這主意不錯,沒想到圓泰行動力很強,建議得到肯定後就把黎師傅請來了。黎師傅一聽是個大工程,把徒弟們都帶過來了。
可到了才知道,這大單子是個飛機單,壓根就沒準備資金。
於是圓泰又來想辦法,據說他讓黎師傅先做了五百個木頭架子擺在寺院門口,公開募捐,有人捐一個雕像的錢就在木架子上寫上捐助人的姓名。而且他先是選擇昆明府富貴人家的女眷做宣傳——這些女人愛紮堆愛攀比嘛,這樣依靠“眾籌”募集到了資金(PS:這事兒是昆明女作家雅蘭說的,我就引用一下)。
實際上,這事兒還得靠黎師傅——人都來了,總不能白跑一趟吧,於是黎師傅就找到了雲貴總督岑毓英,在向總督大人“提案”之際,黎廣修當場就捏出了總督的小像。岑總督一看這惟妙惟肖的小泥像,就提了一個條件:“我可以撥款,但你們要以我的相貌做一個羅漢放在裏面。”——總督大人這是要留名積功德啊,跟我們現在拍電視客戶要塞人一樣,沒問題!
總督大人帶了頭,雲南的權貴富豪們怎麼會不跟上?所以資金很快就到位了。
光靠權貴富豪的像還不夠啊,於是黎師傅就帶著徒弟們每天到集市中“寫生”,看到相貌奇特之人,馬上就掏出泥巴捏出小樣來。
這樣歷時七年,黎師傅終於完成了這個大單。
黎師傅將五百羅漢分布在大雄寶殿的兩壁及梵音閣和天臺來閣中,分上中下三層,上下兩層多為坐像,中間一層多為立像。
每尊塑像的人體比例、肌肉骨骼、服飾衣紋都十分寫實,黎師傅還以玻璃珠作眼睛,以真毛發作須髯,更加逼真。
不過由於神態誇張,尤其是這些塑像嘴巴都比較大,還塗得鮮紅,卻給人一種不適之感——這可能就是心理學上的“恐怖谷”原理吧。
恐怖谷原理:恐怖谷理論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在1970年被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他指出: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而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反感,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從而整個機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覺,猶如面對行屍走肉。
而且黎師傅所用顏料多為礦物質,迄今保持鮮艷不褪色,衣飾上的金色采用了純金貼片,至今仍閃閃發光。
這五百羅漢動作千姿百態,從中可以看到鄉紳、商賈、書生、醫蔔、屠戶、樵夫等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這也反映了清末宗教雕塑世俗化的傾向,被譽為“東方雕塑中的明珠”。
再簡單介紹下另外四家五百羅漢堂。
四川新都寶光寺羅漢堂,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內塑佛、菩薩、祖師59尊,羅漢518尊,每尊高約2米,造型優美,彩繪貼金,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它是我國羅漢堂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泥塑羅漢堂。
寶光寺羅漢堂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羅漢堂,重建於清代末。泥塑金身羅漢五百尊,分單雙號相對排列,是江蘇省現存藝術性較高而唯一保存完整的清塑五百羅漢。其中心兩側還有濟公與瘋僧像,相傳是塑造五百羅漢像的兩個帶班老師傅的比試之作。
西園戒幢律寺羅漢堂
北京香山碧雲寺羅漢堂,是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仿杭州凈慈寺而建,是國內四座羅漢堂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堂內塑有508尊木質金漆羅漢像,其中第四百四十四尊為乾隆皇帝造像,多出的八尊有七尊在堂內過道裏,還有一尊為濟公像,蹲在堂梁上。據說是因為濟公來遲了,輩份又低,沒有座位,只好上梁了。
湖北漢陽歸元寺羅漢堂是寺院中最有聲譽的建築,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歸元寺羅漢像是以南嶽衡山祝聖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為依據,由黃陂的兩位塑師采用“脫胎漆塑”工藝塑造,歷經了9年塑造而成。
不管哪個羅漢堂,現在都推出了“數羅漢”的項目,一笑也曾到歸元寺數過羅漢,只不過日子久遠,不記得了。
鴉片戰爭後,曾經居於顯要地位的宮殿、府第、廟宇、陵墓前的大型儀衛性的雕刻等,逐漸沒落,宗教雕塑在近代科學文明興起之後,也被列為封建迷信被排斥。
清末的這些五百羅漢像,成了中國古代中大型雕塑最後的輝煌。
從此之後,小型玩賞性雕塑和工藝裝飾性雕塑還留存在民間,中大型雕塑轉為學習蘇聯,雕塑對象也轉向表現現實中的英雄、領袖、工農兵等。
這個眼熟吧?
上世紀80年代後,更多的西方藝術思潮湧入,就變得百花齊放、千奇百怪了。
(未完待續)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獲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註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