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分清風水中科學、神秘和迷信的成分?
“風水”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是在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裏簡明扼要的說明了“風水”的理論基礎,以“生氣”為核心,以藏風、得水為條件,以尋求一個理想的墓葬環境為著眼點,以福蔭子孫為最終目的。但是現在我們發現無論是幹什麼基本上都跟風水扯上關系,村裏蓋個房子也要請風水先生來看一看才能安心,大到城市規劃布局小到婚喪嫁娶,這都要有風水出面的,還分為什麼室外風水、室內風水、陽宅、陰宅甚至連工作的好壞等都要和風水扯上關系。
俗話說,講道理並不等於講科學,現在的社會都是根據自然科學理論來進行的,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是講究實驗證據和邏輯思維推理的。但是風水的思維確實關聯思維,不講究邏輯環節的嚴密鏈接,把推理解釋的中間過程往往搞的很神秘。加上風水道理本身的神秘性和人們對神秘性的好奇與敬畏,是風水文化存在與流傳的基礎。是一種古代的文化現象,主要作用的層面是文化心理層面,但是文化心理不等等同於客觀世界。
風水的珍貴性在於其承載了人類和華夏先民關於自然災難的認知及適應方式和理想的景觀模式,風水說有時候是子虛烏有的,其來源於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唯氣論。所以說用現在科學是肯定和批判風水是荒唐的,因為本身風水就是古代科學時代的產物,是古代中國科學文化認知的文化現象,這跟現代科學是兩碼事。
現代的科學和中國風水運行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區分風水中科學、神秘與迷信的成分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一定要區分的話,風水中有一部分是能被現代科學所解釋的以及現在還不能下結論的是連現代科學也無法解釋的。比如《葬書》中關於水汽循環的理論,和現代地理學中論述大氣循環的理論差不多,這部分就是所謂的科學成分。風水學中的福蔭子孫,指導現在也沒人能對它的正確與否下結論,屬於不可知的成分,所以說科學不科學是沒有意義的。風水的本質是追求人與人、人與環境、環境與環境的和諧,所以說大不可太過講究認真。
從風水產生的背景來看,它是很樸素的自然景觀學,和我國早期農業生產及水利建設的實踐有很大的關系,是有合理的成分,其中又有很多玄學,又不好求證,所以不能簡單的說科學不科學。它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由於人們認知自然環境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局限,還有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飯碗,故意把簡單的學問講述的玄之又玄,故意不被他人識破,使得原本樸素的環境選擇的學問,披上了迷信的外衣。風水中的科學、神秘、迷信的成分實際是可以區分出來的,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用的人必須有科學的而非迷信的頭腦。其實除掉風水的神秘與迷信,風水的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並不深奧,很容易為今天的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城市規劃、人居環境以及和諧的人地關系的建立所借鑒和利用。比如北京的四合院、紫荊城的建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