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鬥的名義,看物聯網風口下的衛星導航
“一個時代的開始必然會導致另一個時代落幕。”
這些年來,已經習慣於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去看其它行業在互聯網衝擊下的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一直以為衛星導航為產業之貴族,尤其是高精度衛星導航。技術門檻高,只有少數企業能玩;用戶體驗酷,只有少數用戶能用。且不說盈利如何,能夠成為衛星導航的玩家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我國的北鬥建設更是給衛星導航賦予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雖然幾十年之前便有人預測衛星導航應用只受想象力限制,也無論這些年來北鬥應用被描繪得如何天花亂墜,但其實衛星導航的內涵和外延一直都未曾被真正改變。
直到有一天,“漫天飛舞”的無人機開始使用RTK,激戰正酣的共享單車也開始尋求精準位置來提高用戶體驗和管理水平。有人將這理解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
不管怎麼理解,明眼人都知道:在萬物互聯的當口,北鬥產業變局正在發生!
激蕩三十年
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至今,已差不多三十年。回顧發展歷史,卻發現居然與我國後來對待國外技術的思路不謀而合,即“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經歷了從純粹的國外進口,到以進口為主國產為輔,再到國產為主進口為輔的發展歷程,在諸多方面均成績顯著,為我國的北鬥建設奠定了基礎。
GPS自上世紀90年代便已引入國內,測繪是其最先應用的行業。關於高精度衛星導航的研究也是捷報頻頻,GNSS後處理算法、GNSS RTK算法、GNSS CORS技術、高精度PPP技術等一一被國內企業所掌握。在我國北鬥開始提供區域服務後,基於北鬥的多模多頻導航定位算法、基於全國北鬥一張網的分布式NRTK技術等更是將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技術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995年,我國第一臺測量型靜態GPS接收機樣機的亮相,開啟了我國自主研制GNSS終端的歷史。多家國內廠商涉足高精度GNSS接收機終端及相關主板、電臺、天線等核心元器件市場。現如今,國產GNSS設備跟Trimble等進口設備性能已幾無差別。
我國衛星導航設備的國產化之路沿著從外觀、軟件、硬件、系統、平臺一路走來,目前相關技術、元器件、軟件、行業應用方案等幾乎都實現了國產化。比如,十年前,我國GNSS高精度設備主要由國外Trimble、Leica和Topcon三家廠商提供。而如今,我國GNSS高精度設備市場國外品牌占有率已不足20%。與此同時,本土企業還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實現了我國衛星導航設備從進口到出口的根本轉變。
隨著基於CORS的NRTK、基於廣域差分PPP等技術的成熟,國內衛星導航設備廠商已逐漸由單一的硬件銷售擴展至綜合提供硬件設備、配套軟件、解決方案和系統平臺等一系列產品。應用範圍也由單一的工程測量逐漸拓展到安全監測、氣象、地震、水利、電力、農業、無人機、手機、汽車等領域。
變革正在上演
不管你願不願意,北鬥衛星導航領域的變革已不期而至。其實衛星導航不管是技術,還是產業特征,一直都在發生著變化。只不過這次它不再局限於量變,而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質變。
改變從“端”開始
2月24日,聯發科推出汽車及工業級應用的高精度定位GNSS解決方案MT3303,可支持包括北鬥在內的四系統定位,可實現亞米級定位;
2月28日,汽車聯網產品認證聯盟正式推出自主研制的“米級快速定位北鬥芯片”,導航精度從原來的10米提升到1-2米;
3月14日,OriginGPS發布全球最小GNSS模塊ORG 4500,尺寸僅為4.1mm*4.1mm,而一塊錢硬幣的直徑為24.9mm;
… …
不難發現,GNSS模塊/終端已在悄悄地向物聯網靠近,“高精度”“低成本”“小型化”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或許有一天你已不再習慣於將它們稱之為“終端”,而是叫它們“傳感器”,因為它們已經變得足夠小且廉價。
產業界頻繁發生的兼並和聯合也正在加速這一趨勢。如果有一天你一覺醒來,突然看到Trimble聯手Qualcomm發布RTK芯片的新聞,一定不要覺得詫異,那只是這種趨勢下的一個插曲。
地圖,下一個海量用戶流量入口
為什麼要說地圖?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覺得地圖跟衛星導航有什麼關系。但別忘了,導航定位本身就是“確定對象坐標並在地圖中展現”的過程。缺少了“地圖”的參與,故事又豈能完整。
其實地圖早已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智能手機出現以前,一談到地圖,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新華書店裏的地圖冊,或者是懸掛在辦公室主墻上面積巨大的掛圖,而現在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手機App。
而改變遠遠還沒有結束。在PC時代,搜索引擎是大量用戶的入口,Google和百度在這場角逐中占得了先機,很多人打開網頁都習慣於打開百度或者Google;在移動終端時代,殺手級的App則顯得至關重要,所以支付寶和微信笑到了最後,支付和社交已然成為手機應用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功能,甚至已經淹沒了通話功能本身。那下一個海量用戶流量的入口會在哪裏?地圖可能是答案之一!因為在物聯的世界裏,你的所有活動可能都是基於一張三維的高精地圖展開的。到那個時候,你覺得地圖還是傳統意義上的地圖嗎?
“運營” 成為產業的核心驅動
“端”和“圖”都有了,但它們之間似乎還缺少某種內在聯系?是的,那就是“運營”。這裏所說的運營涉及到基礎信息提供、數據統計分析、方案策略擬定、目標跟蹤管理等等。各大預測機構不約而同地看好北鬥產業鏈中“運營”環節的前景。覺得到2020年以後運營環節的產值比重將會超過70%。
隨著我國北鬥相關設備研制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應用範圍的不斷拓展,北鬥發展的重點正從“硬件制造”轉移到“服務運營”。北鬥的未來不在於設備、裝備,而在於服務和運營,後者的市場前景比前者要大得多。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服務”的轉變過程中,北鬥衛星導航的服務運營越來越成為整個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
路在何方?
面對這樣的變革,滿載昨日輝煌、寄托民族情感的北鬥衛星導航又該何去何從?
二十年以前,測繪幾乎是衛星導航唯一的成熟應用領域。從專業劃分上,GPS也只是測繪科學與技術的二級學科。跨世紀後,衛星導航卻經歷了一系列的華麗轉身:先是從苦逼的測繪領域破繭而出,開始應用於車輛導航等大眾熟知的領域,成為人們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然後是由GPS向北鬥的轉變,從此衛星導航被賦予了國防安全甚至民族崛起的使命。在這一過程中,不管是科研機構,還是產業企業,都從中享受到了巨大的政策紅利。充足的科研經費、強有力的政策引導、甚至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資本市場也對北鬥衛星導航青睞有加。
然而,衛星導航企業的利潤增長卻變得舉步維艱,高精度衛星導航終端設備的高毛利時代已一去不返,BAT公司的強勢介入又讓原本熱鬧的北鬥衛星導航又平添幾分詭異。昨天的輝煌也成為歷史,北鬥衛星導航產業新的產品形態、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變革已不可避免,誰不想在新的利益格局中拔得頭籌?這裏不得不再提及在衛星導航產業中耕耘多年的傳統企業。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前,他們勇於投身前途未知的衛星導航,在當時來看,這本身便已站在了時代的潮頭浪尖。經過多年的磨礪洗禮,他們對行業已有深刻的認識;經過反復的探索嘗試,他們形成了成熟的營銷網絡;經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它們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優勢。這些優勢支持著他們多年來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這些優勢也許將不再是優勢。首先,互聯網不喜歡傳統行業的故有邏輯,對傳統行業邏輯理解越深,可能越不容易理性看待衛星導航與互聯網的融合;另外,互聯網追求的是產品與用戶的直接 “交流”,而基於代理商的營銷網絡本身跟互聯網精神就是衝突的;最後,在互聯網看來,在某項技術上的領先不應當是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數據才是。
傳統的衛星導航企業也許並不懼怕來自產業內的競爭,他們已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去應對行業內的紛爭,但對來自互聯網的衝擊卻可能憂心忡忡。這樣的不自信源自對互聯網的不了解,但又缺乏去學習和擁抱互聯網的勇氣。目前,已有多家衛星導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手上資金充裕,完全有實力利用手上既有的北鬥衛星導航資源,為未來的物聯網謀篇布局,但如果只是想著對以往的盈利模式進行簡單復制,這樣的策略看似穩妥,實則危機重重。
在萬物互聯的當口,你以為你能置身事外,實則也身在其中。在物聯網浪潮的衝擊下,作為萬物互聯時代位置信息提供最有效的手段,北鬥衛星導航註定與這場盛宴脫不了幹系,其產品形態、盈利模式、利益格局都將發生深刻變化。
“世界是變化的,唯有擁抱變化,方有一線生機”,對傳統的北鬥衛星導航企業是這樣,對新進入北鬥衛星導航領域的BAT等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