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中國的八大文化
中國五千年浩瀚的積澱,留下的不只是歲月的印跡,更多的是無數的文化資源,有些文化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厚重又獨特的文化的,值得我們發揚與傳承下去。
一種精神——茶道精神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更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始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茶道的主要目的是修身、怡情、養性,人們以茶悟道,從而怡然自樂,得到人生境界的升華,提高生活的質量。
飲茶即道,是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從心所欲。貴在樸素、簡單,於自然的飲茶之中默契天成,妙合大道。茶水沈浮之間,就像是看人生起伏,繁華過後見真淳。掬一杯好茶,滿足味蕾,更體會中國人的智慧。如此之魅力,如此之精神,怎能不向全世界展示?
一種理念——中醫理念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它通過人體陰陽變化、四季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以及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及經絡系統功能變化以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作出適當的治療。中醫學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的天人合一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人和自然有著共同的規律,人的生長壯老已受自然規律的制約,人的生理病理也隨著自然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人應通過養生等手段,積極主動地適應自然。此外,還要加強人性修養,培養“中和”之道,建立理想人格,與社會環境相統一。
一種戲曲——昆曲
昆曲是中國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漢族文化藝術高度昆曲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
昆曲音樂屬於曲牌體,運用曲牌多達兩千多種,行腔優美,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
明末清初的昆曲鼎盛時期,文人把它作為一種交流方式,親自表演、演唱、寫劇本、設計舞蹈。文人把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習俗都融入到昆曲當中。因此,今天當我們聽到和看到昆曲的時候,一方面是欣賞昆曲的表演本身,另一方面則可以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種音樂——傳統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歲月積澱和總結中形成了專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特色。從西周開始民間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湧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流水》等。
秦漢時流行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中國古代的音樂總是與文學聯系在一起,總是帶有那麼一些詩意的內涵。如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嵇康臨刑前彈奏絕唱廣陵散,白居易詩歌"猶抱琵琶半遮面"。
中國民族音樂一般分為五大類,即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間歌曲之分;民間歌曲中又分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長歌及多聲部歌曲等不同的體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應該向世界推薦的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中國許多古曲,不僅旋律優美,曲子背後還有動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
一種震撼——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是中國武術和中國氣功的一種統稱,其神秘的面紗:七大拳系,詭秘的暗器,武學的種種境界,獨特的武林江湖,是中國人獨有的武俠情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化”。它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寶貴文化遺產。
中國功夫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不僅出現了大量中國功夫題材的中外影視作品,更是因一代巨星李小龍的一系列動作電影而大放異彩並風行全球,裏面所展露的中國功夫,更受到國際高度的重視,使中華民族特有的武功推向了世界,成功的打響了中國功夫這塊金字招牌。而少林、太極、詠春拳等中國功夫更是在全球廣泛傳揚。
一種誘惑——飲食
中國是文明古國,亦是悠久飲食文化之境地。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征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養論,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制、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一種精致——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制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垂千古;元代青花和釉裏紅等新品疊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制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瓷器所蘊含的獨特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技藝的高超,也對世界的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瓷"作為展現中國文化的代表推向世界當之無愧。
一種思想——儒家思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不管是以孔子的"仁愛"思想,還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做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學派。在中華大地上綻放異彩,獨領風騷。而在西方,盡管形態不一,但儒家思想還是在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也就是說,儒家文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同時能夠影響世界的文化,至今還在人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
儒家思想講求“和”,其都在探討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對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都是有益的借鑒。儒家文化“和”的思想值得我們推薦全世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