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西晉鹹寧二年(公元267年)生;東晉太寧二年(公元324年)卒。博物學。
郭璞博學多才,一生不僅寫了許多優美的文學作品,而且做了大量的註解古籍工作,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註解的古籍有《山海經》、《穆天子傳》、《爾雅》、《楚辭》、《三蒼》和《方言》等等。這些古籍中,都包含有豐富的動植物知識。郭璞對這些古代典籍,尤其是《爾雅》的註解,對中國古代動植物學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征,納入一定的分類系統中。《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據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於“能據《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獎賞給他百匹帛,並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郭璞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但是,《爾雅》成書較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經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註。郭璞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註“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誌”,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註,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
郭璞研究和註解《爾雅》歷時18年之久,對《爾雅》所載之動物和植物進行了許多研究。首先他以晉代通行,或當時某地方言的動植物名稱,解釋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例如,《爾雅·釋鳥》載:“◆鳩,◆◆”,郭璞註曰:“今之布谷也。江東呼為獲谷。”《爾雅·釋木》:“◆,山◆。”郭璞註曰:“今之山楸也。”這類註解,從表面上看似乎很簡單,只是以名詞解釋名詞。而實際上卻不那麼容易,它需要豐富的訓詁知識和實際經驗。另外,這類註解雖然只是名詞解釋名詞,但實際上它是將古老的動植物名稱和當時為一般群眾所認識的動植物聯系起來,從而使古老的名稱具有以當代一定實物為基礎的含義。例如,《爾雅·釋蟲》中有“國貉,蟲◆”的記載。如果不看註解,人們很難理解“國貉蟲◆”的含義。郭璞註雲:“◆”,“今呼蛹蟲”,並引證《廣雅》雲:“土蛹,◆蟲也。”所謂蛹蟲,就是指寄生於蠶蛹體內的蠶蛆蠅幼蟲。郭璞的註解,將古老的“國貉”、“蟲◆”等動物名稱和當時養蠶生產上廣泛存在的蠶蛆蠅幼蟲聯系起來。郭璞《註》中,經常出現“今言”、“俗言”、“今江東”等提法,僅《釋草》中就出現50多次,這說明郭璞對《爾雅》的研究,是與現實緊密相聯的。由於能由今通古,所以他的註解,無形中復活了許多古老動植物名稱。
郭璞豐富和發展了《爾雅》對各種動植物的具體描述。郭璞是山西人,因戰亂逃至江南,並經常往來於長江中下遊,所以他對許多地方的動植物,都有所了解。他註解《爾雅》,不僅引經據典,解釋各種動物和植物的通名和別名,而且根據自己從實際中獲得的知識,對多種動物或植物的形態、生態特征,進行了具體的描述。例如鱘魚,《爾雅·釋魚》僅記其名為“◆”,無它釋。但郭璞則作了進一步的描述:“◆,大魚,似◆而短鼻,口在頜下,體有邪形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今江東呼為黃魚。”這裏郭璞很逼真地描述了鱘魚的形態特征。《爾雅·釋蟲》“◆,嚙桑”,郭註雲:“嚙桑,似天牛,長角,體有白點,喜嚙桑樹,作孔入其中,江東呼為嚙發。”這裏將桑樹害蟲桑天牛的形態和習性作了描述。又如對《爾雅·釋木》中提到的“白◆”(即扁核木),郭璞《註》雲:“◆,小木,叢生,有刺。實如耳◆,紫赤,可啖。”對“活◆”(即通脫木)郭璞《註》說:此“草生江南,高丈許,大葉,莖中有瓤,正白”。這些描述,雖然還很粗糙,但它不僅大大發展了《爾雅》的分類描述,而且對後來的動植物分類研究,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郭璞開創了動植物分類研究的圖示法。據《爾雅註·序》記載,郭璞不僅為《爾雅》作文字註解,還為《爾雅》註音、作圖。《隋書·經籍誌》記載有“《爾雅圖》十卷,郭璞撰”。可見大概在梁代,人們還看到有郭璞所作的《爾雅圖》。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爾雅音圖》,乃是清代嘉慶六年(1801)影宋繪圖重摹的刊本,它或許就是源於郭璞所為之《爾雅圖》。當然,即使如此,經過長期輾轉重摹和翻刻,現在的《爾雅音圖》也不可能還是原來《爾雅圖》的原貌。但是現在看到的《爾雅音圖》的情況表明,凡是郭璞有註解的動植物都有圖。相反,凡是雖為《爾雅》所著錄,但因郭璞暫時不識,而未作註解的動植物則無圖。這說明圖完全是配合文字註解而作的。因此《爾雅註》所解釋的動植物,不僅有簡要的文字描述,而且配有實物圖像,實為動植物誌的雛形。這是我國動植物分類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
在生物學史上,郭璞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由於他的研究和註解,使《爾雅》所包含的分類思想不僅得以保存,而且使得原來難讀的《爾雅》,也成為能夠讀懂和能夠利用的書。《爾雅註》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著名的《證類本草》一書,大量吸收了郭璞註解《爾雅》的成果。而《證類本草》又是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藍本。從郭璞以後,圖文並用描述動植物的方法,也在本草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唐代以後,所有大型本草著作都配有圖。
郭璞對《爾雅》中所著錄的動物和植物,凡是他自己暫時還沒有弄清楚的或沒有聽說過的,他都不強作註解,而是註明“未詳”或“未聞”等字樣。這說明他作學問的態度,是謙虛謹慎和實事求是的。
郭璞為註解古籍著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其《爾雅》註後來被列入《十三經註疏》。他在文學方面也頗有造詣,公元316年,他因獻《南郊賦》而被任為著作佐郎,後遷尚書郎,再後為割據荊州的王敦辟為記室參軍。他最後因多次諫阻王敦謀反而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