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玉兔”到底是怎麼來的?有五種說法,第二種最不靠譜
古代人對未知領域抱有敬畏的態度,由此,衍生出對種種自然現象、星體的崇拜與神話,古往今來有很多關於月亮的傳說。漢樂府有一首《董逃行》就詳細描述了“玉兔”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神話中在月宮裏搗藥的這只神奇的兔子。之後,在許多文化中,特別是在東亞(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朝鮮)的民間傳說和阿茲特克神話中,常塑造成用研杵搗研缽的形象。
古代的學者們對學術問題有著近乎偏執的較真,每逢兩派學者針對某問題展開辯論,辯得興起之時,往往雙方面紅耳赤毫不讓步,不過,在面對子虛烏有的神話傳說時,很少有古代學者站出來較真,反而,在吟詩作對的過程中經常加以引用。現存的古詩詞中有不少拿玉兔喻月亮的例子,其他諸如小說、戲曲、劇本等更是不勝枚舉,經過長時間的流傳後玉兔幾乎就成了月亮的象征。
關於這只兔子的起源,在民間大概流傳著五種說法:
其一,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由於嫦娥偷吃仙藥平地飛升,在抵達天界後因為某事惹惱了天帝,被罰變化為玉兔沒日沒夜的搗藥。古代的許多神話之間都有聯系,比如:玉兔的神話就連接著後羿嫦娥的故事,使嫦娥的傳說成為一個“系列”,有始有終。唐代詩人李商隱曾感嘆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玉兔就是嫦娥,但是,玉兔何以成了嫦娥了呢?
其二,天宮中有三個老神仙下凡,找來狐、猴、兔三種動物,並為它們安排了試練,最終,兔子脫穎而出,被神仙帶回天界,送進廣寒宮中,掌管藥房事務,但是,這個說法從各種角度來看都頗不靠譜。
其三,玉兔是天宮中兔仙的女兒,被兔仙送到廣寒宮裏與嫦娥仙子做個伴。
其四,後羿就是那只兔子,由於嫦娥飛升,後羿一個人在凡間十分孤獨,幹脆想了個法子化身為玉兔,來到月亮上與妻子做伴。這種說法發揮了人類的“浪漫主義情懷”,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其五,文王姬昌的大兒子伯邑考被害,文王被逼無奈只能吃下兒子的肉制成的餡餅,可憐的伯邑考在被剁成餡做成餅被父親吞食後被吐出來,碎肉化身為玉兔。
當然,上述這些說法都是古代人的“腦洞”,是建立在神話基礎上的。我們本著科學的角度來探究玉兔的由來,還得從歷史學界的考察發現和遺留下來的史籍中入手。
古代並沒有天文望遠鏡,人們對月亮的了解大多源於於雙眼所見。月圓月缺,古人不明其理,就只能將這種現象歸咎於“天狗”。有時月亮距離地球較近,又趕上夜裏天氣不錯萬裏無雲,古人能隱約看到月亮上遍布的環形山,那些影影倬倬的月球地形在古人豐富的想象力中成為月宮盛景,由此,衍生了一系列關於月亮的傳說。
人們會把日常中見到的景象與自己理解能力內的事物相聯系,然後,將這些子虛烏有的東西作為飯後談資,口耳相傳間月亮上的東西便自然而然的“三人成兔”,加上浪漫的文人通常會將感情融入到事物中,這些流言被進一步美化成為生動的神話故事。
據考證:“玉兔”源於“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稱呼“虎”的土語。上古時代,巴楚一帶有的民族崇虎。他們不但自稱為虎,而且喜歡將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對幾乎所有尊崇的神靈都稱為虎神,將月神也稱為虎神,用其土語說即“於菟”。嫦娥奔月後成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
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說成“兔”,是晉代學者王逸註解屈原《天問》時望文生義發生的錯誤。後人沿用這個錯誤的解釋,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後人附會成了“玉兔”,可見,玉兔搗藥就是月神嫦娥搗藥。
我們能夠從現存的歷史資料中找到最早說月亮上住著玉兔的人是屈原,他在《天問》中說過關於“顧菟在腹”的傳說。前些年,出土的馬王堆墓葬中,也有關於玉兔、蟾蜍的帛畫。由此可見,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已將玉兔作為月亮的象征,到了西漢時期已經流傳極廣。實際上,一個神話的“發揚光大”離不開古人對這些傳說的“添油加醋”,除此之外,還存在許多影響神話發展的因素。
比如:古代人的價值觀變化、文學追求變化甚至是生活環境變化等。花木蘭當兵這件事放到現在來看並不會造成轟動,可是,在當時這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歸根結底還是人們的“男權主義”作祟,他們覺得一個女子是不可能完成保家衛國這種艱巨任務的,所以,這件現代人看來很平常的事在古代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
玉兔的神話也是如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變化。東漢以前的歷史資料表明,在這一時期之前的玉兔都是以奔跑的姿態出現的,然而,東漢之後玉兔就停止了奔跑,成了安分守己的藥師。我們無法在現存的資料中找到玉兔變得安靜的原因,可能是東漢中期後全國的醫療逐漸得到重視,又或者全國發生了疫情百姓迫切需要良藥等等。
古人把渴求融入到神話裏,使神話在不同時期成為老百姓的精神寄托,在這一過程中神話故事也變得更加生動。
參考資料:
『《經典神話傳說-玉兔搗藥》、《董逃行》、《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