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計時方法

2023-12-26民俗文化76

我們現在用鐘表計時,電腦、手機還自帶鐘表功能。沒有電子鐘表,也沒有機械鐘表的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

圭表

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

垂直於地面立一根桿,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垂直於地面的直桿叫“表”,水平放置於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

早在公元前20世紀,陶寺遺址時期,我國中原地區已使用圭表測影法。到了漢朝,學者還采用圭表日影長度確定“二十四節氣”,采用圭表測影法定出黃河流域的日短至(白晝最短)這天作為冬至日。由於冬至時影子最長,其相鄰幾天的影長變化最為明顯,更利於觀測記錄,故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冬至到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時間段均分為24段(每段15日),每兩個節氣之間的天數平均。古人把這種方法叫“平氣法”(又稱“平均時間法”)。

這樣,圭表不僅可以用來制定節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歷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歷年以及二十四個節令的日期,作為指導漢族勞動人民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將表影的長度以一年為周期標在一個圓上,圓心為表的立點,形成的圖就是中心不為零的太極圖,將每天的日影長都減去夏至 的日影長,形成的太極圖就是常見的二十四節氣太極圖。

日影太極圖(未減去夏至的日影長)

日影太極圖(已減去夏至日影長)

圭表能讓我們知道大致是哪一天。要知道大概時辰,古人就該看日晷了。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也指古人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有人說,子時從23:30到次日的1:30,依次類推。大差不差)

日晷

這張圖非常清晰。晷面每個時辰被均分為8,每個刻度稱為“一刻”,即15分鐘。

日晷不但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

日晷和圭表雖然有用,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笨重而且看不到太陽的時候不能用,比如陰天和晚上。

如果古人在家讀書,門外有朋友邀“半個小時後一起去郊遊”,怎麼辦?該“漏刻”登場了。

漏刻,又名 刻漏、箭漏,是我國古人發明的計時器。漏是指帶小孔的壺(漏壺),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它通過漏壺 帶刻度的浮箭(標尺)來計量一晝夜的時刻。漏水計時的,又稱“水鐘”,分泄水型和受水型兩種。早期多為泄水型漏刻,水從漏壺孔流出,漏壺中的浮箭隨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壺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為了得到均勻水流可置多級受水壺。

多級受水漏刻

漏刻的發明年代已不可考,據史書記載,西周時就已經出現了漏刻。古埃及、古巴比倫也用漏刻。

最早的漏刻也稱箭漏。使用時,首先在漏壺中插入一根刻有時刻的標竿,稱為箭。箭下以一只箭舟相托,浮於水面。當水流出或流入壺中時,箭桿相應下沈或上升,以壺口處箭上的刻度指示時刻。漏刻是一種典型的等時計時裝置,計時的準確度取決於水流的均勻程度。早期漏刻大多使用單只漏壺,滴水速度受到壺中液位高度的影響,液位高,滴水速度較快,液位低,滴水速度較慢。為解決這一問題,古人進一步創制出多級漏刻裝置。所謂多級漏刻,即使用多只漏壺,上下依次串聯成為一組,每只漏壺都依次向其下一只漏壺中滴水。這樣一來,對最下端的受水壺來說,其上方的一只泄水壺因為有來水補充,壺內液位基本保持恒定,其自身的滴水速度也就能保持均勻。我國古代還出現過一些與漏刻結構原理類似的計時工具,如以稱量水重來計量時間的稱漏和以沙代水的沙漏等。但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應用最廣的計時裝置還是漏刻。

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銅壺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壺的水從雕刻精致的龍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壺,箭壺蓋上有個銅人仿佛報著箭桿,箭桿上刻有96格,每格為15分鐘,人們根據銅人手握箭桿處的標誌來報告時間。

藏語chu-tshod直譯為“水量”,由滴漏計時法而得名。在時輪歷中有兩種用法:一是作為計時單位。時輪歷把一晝夜分為60個chu-tshod,因此每個chu-tshod等於24分鐘,這是這個詞的本義。現在藏語中一般把小時叫做chu-tshod.

漏刻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已出土的最古漏刻為西漢遺物。

《六韜·分兵》:“明告戰日,漏刻有時。”

《漢書·哀帝紀》:“漏刻以百二十為度。” 顏師古 註:“舊漏晝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晝夜120刻,每刻12分鐘)

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釋道祖》:“山中無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葉芙蓉,因流波轉,以定十二時,晷影無差焉。”

宋朝 彭乘《墨客揮犀》卷七:“國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設漏刻、觀天臺、銅渾儀,皆如司天監,與司天監互相檢察。”

民諺“初三初四峨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看月相也可以大致確定農歷日期。農歷每月初一稱為“朔”;滿月稱為“望”,農歷每月十五至十七 中的一天;農歷每月的末一天稱為“晦”。

月相

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采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歷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滴血猿哀鳴。”“旦暮”就是指平旦與黃昏的時候,也就是清晨和傍晚的意思。

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醜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其對應如下:

一更天:戌時 19:00~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01:00

四更天:醜時 01:00~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05:00

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

如《西遊記》第九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

五鼓即五更,“五鼓三點”就是指淩晨4時12分。

古代使用漏壺計時。一晝夜24小時均分為100刻,每刻 即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1時43.2分。

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表傳入中國,在采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由於百刻制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又先後改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朝才正式規定一晝夜為96刻,每個時辰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和下四刻。

其它

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所以用喝茶的時間來計時也是很自然的。古人稱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為“盞”,所以才叫做“一盞茶”時間。

寺廟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燒香又是寺廟裏常見的宗教儀式,所以燃燒“一炷香”的時間也成了人們常用的計量時間的用語。

明清小說中常用“一盞茶”和“一炷香”來計量時間。

“一炷香”、“一盞茶”、“一頓飯”計量時間非常粗略,說法不一。

“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緣於僧人打坐。僧人焚香計時,如僧人“打禪七”時一個白天要焚11炷香,中間休息約20分鐘。在古時,這是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響,攜帶方便,制作簡單,且能營造氣氛。那時的香皆為手工制作,且有標準,一炷香燃盡約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

古代經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稱之為“香篆”。如唐宋時,就有人將香料搗成末,調勻後撒在銅制印盤裏,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狀,燃其一端,整個香篆就會循序燃盡,用以計時。人們還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這種香又稱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計時器。元代著名的天學家郭守敬還曾制出過精巧的“屏風香漏”,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對應相應的刻度以計時,這種方式在民間流傳很廣。

一盞茶指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嘗,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

一般來說,一頓飯、一炷香 約30分鐘,一盞茶約10分鐘。

唐朝 韓偓《秋村》:“絕粒看經香一炷,心知無事即長生”。

北宋 蘇軾《書雙竹湛師房二首》“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

唐朝 許渾《秋夕宴李侍禦宅》“燭換三條燼,香銷十炷灰”。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晝夜 有30須臾。換算結果:須臾=48分鐘,羅預=2.4分鐘,彈指=7.2秒,瞬=0.36秒,剎那=1念=0.018秒。須臾彈指瞬間剎那=1念。

相关文章

墓地立碑的時間講究

在古代很早開始就有流傳著在死者墓地立碑的做法,而立墓碑、寫碑文的用途由來是怎樣的呢?墓地立碑時並非隨時都可以進行,有時間上的講究,關於墓碑立碑的碑文要求也是特別嚴謹的。下面不妨快來了解看看吧! 墓地立碑的時間講究 墓碑的用途由來 對於殯葬親人的墳墓,一兩代可以記清,三代以後就不...

電子萬年歷怎麼設置

萬年歷的時間設置:一、打開萬年歷。二、在鍵盤上請如下按鍵:A------日期時間設置/移動;B------整點鬧開關/增加;C------定鬧設置/移動;D------流水鳥叫調節。具體操作事例如下:(以設置2004年5月24日上午10∶38為例)按“A”鍵,“年”閃爍,按“B”鍵將其設置為“200...

取名要用真太陽時算嗎

取名要用真太陽時算嗎

生辰八字起名一定要用真太陽時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會在一些網站上或者手機APP裏輸入孩子出生的時間,陽歷或者陰歷,當然是北京時間,然後軟件自動換算了成了我們傳統的四柱八字,即年月日時。年和月的轉換,軟件一般都不會轉換錯誤的,但是日子和時辰有可能出錯,時辰出錯的可能性很常見。時辰算錯了,影響真...

需謹慎對待的婚姻危險期

婚姻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無論是誰,都會期待屬於自己的那段美妙的緣分和幸福的婚姻,然而事實上很難,我們很少能看到想象中的美滿和諧的婚姻,有時候看起來極為般配又一直甜蜜和諧的夫妻,也會突然離婚,讓人瞠目結舌,如網上的話“感覺不會再有愛了”。   其實,現代社會很多人的婚姻觀...

本命年吉祥物什麼時候佩戴 本命年除夕佩戴整年順遂

我們知道本命年大多數人的運勢都是非常低迷的,總是災禍不斷,坎坷連綿。所以一到本命年,大多數人都非常的焦躁不安,擔心自己會面臨難以預料的災難。所以本命年人都會選擇一些好的吉祥物來佩戴,但佩戴吉祥物也是有許多講究的。 本命年吉祥物佩戴時間 本命年吉祥物最好提前一年開始佩戴,如果說本命年是一年時間,但...

出生年月日時辰算命的依據

所謂的生辰八字便是根據自己出生的年、月、日、時四個時間單位,所以在算命的時候,重點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出生時間。那麼為什麼根據出生的時間就能夠看出自己的命運呢?這其中的依據是什麼呢?在這裏我們就為各位做一個簡單介紹。 出生時間對應生辰八字 出生的時間對應著自己的生辰八字,而想要算命,了解自身的命運,...

辰時出生的人是什麼命 命運好嗎

每一個時間段出生的人性格運勢都是大不同的,辰時大概是早上的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都是聰明大方的,在事業上有勇有謀,能力是不容小覷的,那麼這個時間段,也就是辰時出生的人命運是如何的呢?雖然有自己的努力但是醫生的運勢也是很重要的,一起去看看生肖分析的知識吧。 辰時對應的生肖 辰時對應的生肖是龍...

辰時是幾點到幾點鐘

1、辰時是9:00—7:00 辰時是十二時辰之一,它有食時的別稱,在過去它是用來指早晨9:00—7:00這個時間段的。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部分,一部分為兩個小時,以十二地支命名,這是我國傳統的計時方式。 2、十二時辰介紹 十二時辰分別是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

1998年現在多大了 1998年今年多大

每個人的出生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在不同月份、不同日子出生,命運也都不一樣,那你們知道1998年現在多大了嗎?在1998年出生的人是屬虎的,屬虎人生來對自身要求就比較高,不會輕易向現實屈服,那麼話不多說,小編準備了1998年今年多大,有需要的話可以來看一看。 【1998年現在多...

2000年屬龍人2023年運勢及運程,00年23歲生肖龍2023年每月運勢

2000年出生屬龍人2023年運勢 進入2023年,對於00年屬龍人來說,他們已經23歲了,這一年是害太歲的年份,所以綜合運勢自然不會特別好。好在屬龍人本身很年輕,家庭背景也很不錯,自己又特別聰明能幹,所以處境並不會特別糟糕。屬龍人這一年應該學會在困境之中,尋找突破口,遇到事情不要總是依賴身邊人,要...

|孟先生筆記丨奇門遁甲中急則從神緩從門

趨吉避兇 , 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 是每時每刻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著的決策行為 。 【|孟先生筆記丨奇門遁甲中急則從神緩從門】 本文插圖 奇門遁甲是一種時空模型 , 說是將天、地、人、時間、空間、人類力量和自然界力量及其運行規律融為一體的宇宙統一資訊場 , 宇宙全息思維模型 , 所以它特別...

什麼時候入伏?夏天什麼時候才算入伏三伏

什麼時候入伏?夏天什麼時候才算入伏三伏

什麼時候入伏?夏天什麼時候才算入伏呢,伏,標誌著一年裏最熱的時期,俗語說“熱在三伏”。伏的日期也是按照幹支紀日來推算的。從夏至日算起,第三個天幹為“庚”的日子叫初伏(也叫頭伏),過10天逢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總體叫“三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詳細的介...

戊子時是幾點 己醜時是幾點到幾點鐘

戊子時是幾點 戌時是19點至21點。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23-1點,醜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

1996年屬鼠2023年運勢及運程詳解 96年出生27歲屬鼠人兔年每月運程如何

96年屬鼠人在2023年的綜合運勢呈現的還算可以,只不過感情當中會遇到較多的問題,有“紅鸞”和“鹹池”入命,桃花運旺盛,但亦喜亦憂,獲得戀愛機遇的同時也可能招惹爛桃花纏身,再加上命犯太歲,會加劇感情上的曲折,戀情多了許多不確定性,因此還需理性看待。本年度事業發展的較為穩定,有望得貴人相助和領導器重,...

一張圖告訴你“猴年馬月、午時三刻、三更半夜”到底是什麼時候

一張圖告訴你“猴年馬月、午時三刻、三更半夜”到底是什麼時候

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你有沒有註意過,每到深更半夜、街上無人的時候,就會有一個人拿著銅鑼,打著燈籠,穿梭在大街小巷裏大聲地喊:“咚咚咚……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鎖好門窗,註意防盜!”這個人就是更夫。 古代的時候,人們沒有手機、鐘表,日常都是通過太陽的東升西落來計算時間的。而到了晚上,沒有太陽,人們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