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告訴你“猴年馬月、午時三刻、三更半夜”到底是什麼時候
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你有沒有註意過,每到深更半夜、街上無人的時候,就會有一個人拿著銅鑼,打著燈籠,穿梭在大街小巷裏大聲地喊:“咚咚咚……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鎖好門窗,註意防盜!”這個人就是更夫。
古代的時候,人們沒有手機、鐘表,日常都是通過太陽的東升西落來計算時間的。而到了晚上,沒有太陽,人們失去了對時間的概念,這是和就需要一個特定的職業——更夫,夜晚打更告訴人們具體的時間。
那麼你知道一更、二更指的是什麼時候嗎?一晚上又被分為幾更?三更半夜具體是指什麼時候?
答案是:古人把一晚上具體分為五更。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更,醜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更夫每晚按更點擊鼓五次,人們以此來確定時間。
我想,我這麼解釋完以後你更懵了。五更還沒弄懂,戌時、亥時、子時、醜時、寅時又是什麼時候?古代人計算時間怎麼這麼麻煩!
其實真的一點都不麻煩。我只用一個圖就可以解答你所有的問題。
請看這張圖,圖的最外一圈是我們熟悉的十二生肖,而倒數第三圈則是對應十二生肖的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們也不陌生。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相對應,他們中間那一圈就是我們通常用來計時的24小時。
古代的時候人們把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一個時辰等於兩小時。(看圖)子時這一時辰對應的就是23:00——1:00;醜時對應的就是1:00——3:00;寅時對應的就是3:00——5:00;以此類推,十二時辰分別對應的時間。
現在你在回頭算一算,更夫打更的時間,一更天是什麼時辰,幾點到幾點?是否可以算的出來呢~
“三更半夜不睡覺”的三更又是什麼時候?還有電視劇裏經常出現的“午時三刻”又是幾點?你來試著算一算~(古人把一個時辰分為兩小時,一小時又分為四刻,每刻15分鐘)
再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點。
你知道“猴年馬月”是什麼時候麼?
古代人不止用天幹地支、生肖來紀年,還用它們來紀月。生肖紀月法從“寅虎”開始紀一月,依次是寅虎紀一月、卯兔紀二月......午馬紀五月......所以猴年的農歷五月就是猴年馬月。比如20208年(猴年)5月24日——6月22日(農歷五月)就是猴年馬月。
通過一張圖,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好多關於古代計時的知識。孩子如果手裏有一張這樣的圖,相信也能學習到很多的時間知識。在小學二年級數學課上,有一節課就叫做“認識時間”,如果你家寶寶提前學習了,不僅能認識時間,還能知道時辰、十二生肖和天幹地支呢!
並且,為了讓孩子們對時間的概念更清晰,我們把這張圖立體化了!做成了一個手工制作的日晷!孩子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然後觀察太陽在日晷上移動的痕跡,以此來確定時間。
日晷是古人最常用的計時工具之一,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使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日晷有很多種形式,我們所制作的這種叫做赤道式日晷,會根據各地緯度的不同調整日晷的角度。還有地平式日晷和垂直式日晷。
小學五年級科學第十九課《太陽鐘》就是講計時工具日晷。所以孩子提前認識日晷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觀察日晷,孩子們不僅可以認識時間,還可以感受時間的流逝,以此來珍惜時間,把握時間。所以,日晷孩子比如人手一個!
想知道這個日晷在哪裏買的朋友看這裏啦!
這個手工制作的日晷,是我們洋洋兔最新制作的《好玩的中國節》禮盒中的一個。除了日晷這個禮盒中還有一塊直徑60cm、160片的拼圖,以及一個超級好看的手賬,還有13集音頻故事。這樣一個魔法禮盒,內容超級豐富,我猜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