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個節日嗎 冬至吃餃子的道理是什麼有哪些含義
今天是冬至,要記得吃餃子,冬至是24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但也有人認為冬至也是節日,是為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那麼,冬至是一個節日嗎?冬至吃餃子的道理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冬至是一個節日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賀冬”。也有說法認為,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個節日的佐證。有文獻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但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於現在的十一月,拜歲和賀冬其實區別不大。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嚴格來說,冬至還不算是一個節日。民俗專家王娟說,“這個節氣出現得非常早,慶祝方式出現得也比較早,但它並不能簡單等同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節日。”
“古代有許多重要的活動都放在冬至舉行,內容比較豐富,但地方不同慶祝方式也不一樣,差異性較大。”她解釋道,慣常的民俗活動,大概有為長輩送鞋子,“數九”、畫消寒圖之類。
王娟說,“有一種說法是冬至要祭孔子,會有很隆重的典禮,但這也不是普遍意義上的慶祝活動。所以冬至跟我們如今說的傳統節日新年還是不一樣的。”
拋開“它是不是節日”的討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倒確實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處在陰氣高漲、陽氣發生之時,也是傳統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
冬至吃餃子的道理是什麼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