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本身就難解 誕生何地一直有爭論
河圖、洛書分別出自黃河和洛河,這已經沒有異議。 由於記載河圖、洛書最早的《易經》《尚書》,並沒有註明其出現的具體位置,這使得後人為此爭論不休。 “洛出書”的傳說,也同樣籠罩著神秘色彩,洛書開了幻方世界的先河,被稱為“數學之母”。 洛陽市下屬的洛寧縣長水鄉,被認定是當年“神龜貢書”的地方,當地政府借此引資開發“洛書文化聖地”項目。 而地處洛河上遊的陜西洛南縣,也在強勢推介“河圖洛書源、靈龜負書地”這一文化品牌。 東方今報記者 殷曉章/文圖 洛書是“數之源” 在洛寧縣長水鄉西長水村河邊,有一塊碩大的石頭,像是一隻爬行的大龜,當地人稱其為“靈龜石”。 西長水村地處玄滬河和洛河的交匯處,這裏也是貫穿豫、陜兩省,全長440多公裏的洛河上下遊分界處。 在這裏,與龜有關地名比比皆是,靈龜石附近,還有“龜灘”“龜藏溝”“龜窩”等。 西長水村群眾付建林說,這裏就是靈龜負圖現洛河的地方。 付建林家珍藏著兩塊“洛出書處”石碑:一塊是“洛出書處”漢魏古碑,碑額刻有圭首圖案;一塊石碑是清雍正二年所立,“洛出書處”四字為河南知府張漢所寫。這成為有力的佐證。 所謂“神龜貢書”,就是神龜背上排列成的“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圖形,因神龜出自洛河,後人將其稱為“洛書”。
大禹得之而反復琢磨,最後依次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次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即《尚書》記載的“洪範九疇”。 古人稱“洛書者,數之源也”。與河圖相比,洛書隻用了9個自然數,排列成一個正方形,形成華夏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宮圖,且奇妙結構和無窮變化令中外數學家為之嘆服。 “包拯碑”真偽之辯 河圖、洛書分別出自黃河和洛河,這已經沒有異議。由於記載河圖、洛書最早的《易經》《尚書》,並沒有註明其出現的具體位置,使得後人為此爭論不休。 目前,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已經被認定為“河出圖處”。不過,“龍馬負圖處”古碑,也不是孟津縣龍馬負圖寺獨有的,開封市北大寺內,也有一塊包拯所寫的“龍馬負圖處”石碑(又稱“包拯碑”)。 據史料記載,清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河南布政使江蘭在開封市郊黑崗口修堤時掘出此碑,並建祠蓋亭加以保護,後來被遷入寺內。一個時期以來,此碑真偽之爭不斷。 “疑偽派”學者認為,“龍馬負圖處”在孟津縣,這是歷史上早有的定論,宋代龍圖閣直學士包拯明知此事,不會為開封題寫“龍馬負圖處”的碑文,因而此碑是偽造的。 開封市文廣新局調研員韓鵬撰文指出,河圖並非僅僅發祥於孟津一帶,古籍中也多有河圖與開封相關的記載。
黃帝繼位於開封軒轅丘,魏國史官《竹書紀年》記載說:黃帝繼位後,“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 開封一帶的“河圖村”等地名,自古以來就有歷史傳承。 韓鵬認為,無論“三皇五帝”時期出現的“河圖洛書”,還是宋代著名易學大師陳摶發現的“河圖”圖形列式、秦九韶創作的《數術九章》;無論是宋真宗直接策劃和領導的“天書祥符”運動,還是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無不打上了“河圖”的歷史烙印。因此,“包拯碑”遺存,源自對華夏文化精髓“龍圖”的認可和追記,說明開封人文歷史深厚而久遠,應該深入發掘和弘揚。 文化層面的“出處” “洛出書處”,有三種說法:洛河的上遊—陜西洛南縣,洛河的中遊—洛陽市所屬的洛寧縣長水鄉以及洛河下遊鞏義境內的黃河與洛河交匯處。 據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王永寬考證,《洛寧縣誌》記載,洛書出處在洛寧。其中,還在“洛書”部分記述了洛寧現存的兩塊“洛出書處”石碑。因此,洛寧縣長水鄉玄滬河和洛河的交匯處被認定為洛出書處,較為可信。 在洛陽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蔡運章看來,所謂“龍馬負圖”“神龜貢書”的傳說,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把自己的發明創造賦予神靈啟示的結果。
王永寬也認為,河圖洛書本身就是一個難解之謎,它是否一定由馬或龜從河水中馱負出來,也是一個謎團。但是,如果把河圖洛書看作一項古代著名的文化成果,而且認定它產生於河洛地區,並把適當地點確定為它產生的具體位置,以此作為進行紀念和考察的依托,也無可厚非。不過,這樣的地點,是假設的文化意義上的“出處”,不是嚴格的歷史意義上的“出處”。 2005年初,由全國政協港澳委員會、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上,與會者認為:洛書出自洛寧縣西長水村。出席會議的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所長程有為說,從古代文獻、現存碑刻以及歷代流傳的詩文看,“洛書出洛寧”之說比較可靠。另外,從地理位置上看,洛寧西長水村距孟津“河出圖處”80公裏,同屬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帶,它和孟津的“河出圖”共同構成了流傳千年的遠古傳說。 “靈龜負書地”之爭 對於洛寧縣來說,洛書誕生地蘊含著不可估量的文化品牌價值。 2012年3月,洛寧縣政府發布的總投資3億元的“洛書文化聖地”項目招商公告中說,將按照大文化、大旅遊的規劃,依托“洛書”這一世界獨一無二的根源性文化資源,將人文和自然融為一體,打造國際精品文化旅遊景區,把洛寧建設成為“文化尋根之旅”的主要目的地。
而陜西省洛南縣,則稱洛書出自洛河與龍河交匯處的靈口鎮。 洛南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為彰顯“河圖洛書源、靈龜負書地”影響力,提高洛書發祥地知名度,打造河洛文化獨特品牌,在洛商高速洛南、商州交界處建成一座高33米、寬20米的洛書碑。 2014年6月份,洛南縣實施的“洛南文化洛南表達”宣傳戰略中,“河圖洛書源、靈龜負書地”成為洛南向外強勢推介的品牌之一。 2013年12月份,鄭州一家媒體刊文稱,鞏義是河圖洛書的誕生地,並提出“鞏義的洛汭成為中華文明誕生的令人懾服的原點”。此文引發洛陽學者質疑。 蔡運章認為,早在漢唐時代,人們就認為洛寧長水是“洛出書處”。洛水從陜西洛南縣發源,流經盧氏、洛寧、洛陽市區、偃師,至鞏義入黃河,流程近千裏,唯有洛寧長水有兩塊“洛出書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