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5句口訣,教你看懂洛書,中國最古老的易經起源
《天龍八部》裏段譽會一種神奇的武功,叫淩波微步,遇到危險時他能像影子一樣瞬間逃跑,從而保全性命。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功夫,並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歷史文化淵源。
你知道嗎?其中的淩波微步,來自中國古老的《洛書》。下面介紹《洛書》的起源,並用簡單5句口訣,教你看懂洛書,中國最古老的易經起源。
一、《洛書》的起源
《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圖,指河圖;書,指洛書。聖人,指中華文化的始祖伏羲。
古書說,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畫成八卦,周文王又依據伏羲的八卦演繹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
現代學者認為,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和易經的起源緊密相關。
2014年,河圖洛書傳說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兩幅圖,揭示的是宇宙、時空、天地人、萬物的運轉規律。圖簡易微,乃為大用。
二、《洛書》的5句口訣
洛書用一個圓點,代表1,以此類推。洛書的構成,像一只烏龜,有一句口訣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
把圓點轉化為數字,就變成九宮格。這個九宮格,非常奇妙,我們在數學課上見過,橫豎上下3個數字相加,結果都是15。這其中奇妙,就是易經衍化萬物的規律。
畫九宮,有個口訣:“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我給大家示範畫法:
戴九履一。
二四為肩。
記住:古人書寫習慣是從右到左,和我們現在的習慣相反。
左三右七。
六八為足,記住,還是從右到左。
最後是,五居中央。
這個九宮格,橫,豎,對角,無論你怎麼相加,結果都等於15。
《易乾鑿度》曰:“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陽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
這裏面九宮的數字,從9,8,7,6回歸5,再走4,3,2,1就是禹步,也叫七星步(北鬥星,紫薇恒,太一)的路線。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於中宮。
以陽出,以陰入。
所行即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為一周。一周之後還於中央,再行又從一始。
《天龍八部》段譽的淩波微步,其步法,即是太一行九宮之法。中國內家功夫,有一種叫飛九宮,其口訣亦如此。
初習九宮步時,其行進順序采用世傳"太一行九宮之法"。即"始坎、次坤、次震、次巽、復息於中宮。自中宮至乾、次兌、次艮、次離,一周畢矣。"此順序稱為"順穿"。"逆穿"則是由離宮返回坎宮。
穿踩五行九宮樁 洛書梅花兩儀生,陰陽九宮樁內行。 八卦步法驚奇變,鴻鵠梭林倭輕盈。 乾坤本末避其真,虛空閃進勢如風。 四象翻轉天外現,順逆九宮尋不停。 驚弓步調終玄妙,踏破八方勢如牢。 淺龍行水浪濤岸,急速進身有萬千。 春意正是冬來路,太極幻化眾生苦。 不知人間多磨難,隨遇而安身是膽。
我用紅線畫出來的,就是八卦陣。 坤在西南,為死門。乾在西北,為開門。依次對應。
很多易經的專家,嘲笑我畫的九宮八卦陣,說我畫反了。其實,我這種畫法,才是正宗的。這個九宮八卦圖,完全依照洛書的規則來畫。
當今有考古資料說:“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套八卦圖中,配的數字與常見的南北相反,相當於旋轉180度。”說明馬王堆出土的一套八卦圖的畫法,和我的畫法一樣,是北坎南離。
《東周列國誌》裏寫到孫臏和龐涓平陵之戰,用的陣法是“顛倒乾坤八卦陣”。此書是明朝馮夢龍寫的歷史故事。我個人認為:八卦圖在春秋戰國時期,尚是北坎南離,但到明朝時,就已經南北相反,一直使用到今。所以,馮夢龍才寫,孫臏用的是“顛倒乾坤八卦陣”。
好了,今天就解讀到這裏。
每天學一點《易經》,這是解讀《易經》的第6篇文章。為方便讀者連貫閱讀,我盡量堅持每天更新,直到把《易經》解讀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