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姓盧第一人
點上面
“盧氏宗親總群”加入盧氏群!
盧氏宗親總群微信公眾號
無論您在哪裏,只要您姓“盧”,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盧氏宗親總群” 再點擊“關註”,即可加入中華盧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盧氏文化,傳播盧氏正能量。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盧氏出自姜姓,齊文公子高,高孫傒,為齊正卿,謚曰敬仲,食采於盧,濟北盧縣(今山東長清縣西南)是也。其後因以為氏。田和篡齊,盧氏散居燕、秦之間。秦有博士敖,子孫家於涿水之上,遂為範陽涿人”。由此可見,現在的濟南市長清區乃是盧氏得姓之地,而現在的河北涿縣則是盧氏勃興之源。遺憾的是,這裏並未給出盧氏開姓之祖的名號,換句話說,誰第一個姓盧,這是一筆糊塗賬。
眾所周知,姜姓的始祖是炎帝,位居“三皇”之尊,又叫神農氏、烈山氏、厲山氏。相傳他與黃帝同胞,父為少典氏,母為有蛟氏。炎帝長於姜水(渭水支流,今陜西岐山東),因以為姓。後來支系繁衍,向東發展到黃河中遊和漢水中遊等地。其中,協助文王興周,輔佐武王伐紂的姜子牙就是炎帝的嫡系。事實上,姜子牙本姓呂,是炎帝17世孫伯夷的後裔,而伯夷因佐助大禹治水有功,膺封呂侯,其子孫因以呂為姓,因此姜子牙又叫呂尚,他是伯夷第37代孫。由於姜子牙協助文王興周,輔佐武王伐紂,軍功甚大,受封於齊,都營丘(今山東臨淄北),這便引出了姜子牙之後的高姓始祖與盧姓“始祖”——高傒。
高傒是齊文公之子姜高的孫子,是姜子牙的第11世裔孫。他在齊國為官時,因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即齊桓公)有功,被周廷賜襲祖號“高”,並世襲齊國正卿之職,食采於盧,於是,姜子牙之後,姜高之孫——姜傒變成了名正言順的高傒。這裏順便普及一下周朝規矩:依周制,周王及各諸侯國君之長子為儲君或太子,從第二子開始為公子,公子之子為公孫。如果公孫不能再得到賜封,就為庶子(庶民)。連續幾代都是庶民,就成了奴隸。是奴隸的話,自然沒有“姓氏”了。這也是為什麼百家姓往上溯,基本上都會溯及大人物,甚至溯及炎帝與黃帝,而炎黃子孫的叫法也是淵源於此。這時,說高傒是高姓始祖是毫無問題的,但尊其為盧姓始祖,特別是盧氏開姓始祖,怕是不夠嚴謹,畢竟高傒是姓高不姓盧,而且在他後面九代之內也找不到一個姓盧的。當然,高傒是食采於盧第一人,是後來盧氏因以為姓的依據,因此,高傒這個人物不容忽視。
可惜,在高傒“食采於盧,其後因以為氏”這段歷史中,到底是哪個人率先開始因盧作氏的,因為該人功業不彰,所以史書也就語焉不詳,這直接導致盧氏後人無法準確知道姓盧第一人。幸好在“田和篡齊”之後,散居在燕、秦之間的盧氏人出現了一個博士,而他則成為盧氏有史以來被歷史正式記載的第一人,即盧敖是也。據《淮南子·道應訓》記載:“盧敖遊乎北海,經乎太陰,入乎玄闕,至於蒙谷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註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遯逃乎碑。盧敖就而視之,方倦龜殼而食蛤梨……”從中不難窺見出盧敖的形跡,好山水之遊,有方士之風。後來《三門峽史跡》與清光緒年間的《盧氏縣誌》都認為盧敖得道成仙了。既然盧敖是方士,是修道之人,那麼他有沒有後人呢?史書上沒有記載,盧敖的家譜我未曾見過,就不做深入的挖掘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高傒之後,盧敖之前,已經有姓盧的先賢出現了,只是聲名勛業不彰,不被史書收錄,因此,我們現在能找到第一位姓盧的人,只有盧敖了。
針對目前,或者說很久以來人們把高傒尊為盧氏始祖,個人以為未嘗不可,畢竟他是盧氏得姓之由。不過,我們盧氏在與高氏爭始祖時,未免要落於下方了。因此,盧氏人若有心要尋找名副其實的始祖,在沒有最新的史料證據出現之前,恐怕應該在高傒後裔的世系中尋找一位率先標明盧姓的人了。只是,歷史久遠,兼之資料匱乏,要真正皆大歡喜地完成這件工作,實在是難乎其難。當然,如果有人要勉為其難地將盧敖推為盧氏始祖,應該是難以服眾的,畢竟在盧敖之前,已經有許多人標榜姓盧了。由此可見,在歷史是由勝利者或成功者書寫的這一傳統沒變的情況下,追尋姓盧第一人是比較困難的,而從盧姓第一名人盧敖身上,我們應該得到啟發,只要我們努力完善自己,卓異於時代,即使你未被家譜或族譜收錄,也必被歷史刊載的。
若你喜歡,請點亮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