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姓氏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典故?
公孫(Gōngsūn公孫)姓源流較廣,源出大類有二:
1、出自春秋時各國諸侯的後裔,以爵號為氏。春秋時,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據《廣韻》載:“古封公之後,皆自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據《通誌》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眼黃帝姓公孫,因以為氏。”。
2、出自姬姓,黃帝軒轅的後裔有公孫氏。最初出現的公孫氏是在上古時期。據《路史》載:“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後以公孫為姓。軒轅帝初名公孫,後改姬。”所有他的後代裏,有部分姓公孫,稱公孫氏。
得姓始祖:黃帝軒轅。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氏,名叫軒轅。傳說神農的異父同母的弟弟,“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在他的後代中,就有人以公孫為姓。黃帝軒轅帝曾姓過“公孫”,後來改成姬姓。所有他的後代裏,有部分姓公孫,另有部分姓姬,再有少數以軒轅為姓。在春秋時,各國各地的諸侯,大多喜歡被稱為“公”。以當時的制度,國君將由國君的嫡系長子繼承。正式登基前,應先立為太子,此時其他的兒子將稱為公子,同時諸侯的兒子也是公子,而公子的兒子就是公孫。這些公孫們的後代為突出祖出祖先曾有過的皇室血統,就改姓為公孫。這樣,公孫作為一種姓氏的榮譽而流傳甚廣。此時它的姓氏來源就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了。故公孫氏的始祖是黃帝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