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的來歷習俗

2023-10-09百科98

1.中國傳統文化的由來

中國傳統文化指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世代相傳生生不斷。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成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裏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裏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2.中國有哪些(傳統文化節、來歷、故事、活動)

(1)除夕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隋書·音樂誌》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裏,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3)端午節.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中秋節中秋節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希望對你有幫助。

3.中華傳統文化的來歷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之皮影【傳統文化的四個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編輯本段]文化總述 1.中國傳統文化大全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Y、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谷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 琴: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臺、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四大名著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

中國戲劇:昆曲、湘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京戲臉譜。中國傳統文化之昆曲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鐘、塔、廟宇、亭臺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藥、《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繡(刺繡等)、中國結、泥人面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

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衣冠服飾:漢服(漢族)、唐裝(漢族盤領袍)、苗服(苗族)、維服(維吾爾族)、繡花鞋、老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旗袍(滿族)、肚兜(滿族)、鬥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

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

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臺、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川、粵、閩、蘇、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夢婆、奈何橋··· 2.中國傳統文化一覽表 。

4.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的來歷習俗

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月餅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春節

春節(Spring Festival)中國民間最隆重傳統節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5.中國傳統文化的由來

中國傳統文化指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世代相傳生生不斷。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成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

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裏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裏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6.中國傳統文化來歷150字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中秋的來歷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這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聽說中秋節的來歷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據說射日有功的後羿從西王母那裏求來了長生不老的靈藥。有一天嫦娥趁後羿不在家把靈藥偷吃了,變成了神仙飛到月宮裏。她非常寂寞,常年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玉兔。後來後羿很想念她,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看著天上的明月就拿出月餅來紀念她。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今年的八月十五爸爸買了許多口味的月餅,有哈密瓜味的、桃子味的、黑芝麻的……我們一家在月光下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在翩翩起舞。

後來每年八月十五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團圓節日。

7.中國傳統文化的由來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建國前,繁文縟節較多,封建迷信嚴重。臘八過後,擇吉日掃灰。臘月二十三日辭竈之後,開始忙年,做大棗餑餑等。二十九日“封門”,貼春聯、窗花、過門箋、掛宗譜。三十日晨,供盛飯。下午,上祖墳“送吊子”,請先祖回家過年。門口置“拴馬樁”,院內橫鋪秫稭。晚十時左右,接竈、請神、撒陳(在正間地上撒麥秧)。半夜“發子”,拜先祖,敬諸神,鳴鞭炮。全家自幼至長,依序叩拜,長者受拜後須分壓歲錢。然後喝辭歲酒,吃更年餃子。黎明,本族或近鄰相互拜年。初一晨,吃“錢餃子”。初三日黎明送神。節間,親友互相探拜。農村請媳婦、請女婿,共賀新春。建國後,禮節相沿,迷信活動有所廢除,80年代又有所復燃。

元霄節 農歷正月十五稱元霄節,也叫“上元節”、“燈節”。家家用胡蘿蔔灌蠟油做燈,送至祖墳及院中角落。晚上有放禮花之俗,兒童燃放“解悶”。節間“鬧元霄”,耍秧歌、舞龍燈,熱鬧非凡。

二月二 俗謂小龍擡頭。男子多於此日理發。農家炒豆,稱“蠍子豆”,意防毒蟲。打“五谷囤”(用草木灰撒成幾個相套的圓圈,內撒五谷雜糧),祈求有個好年景。舊有前往土地廟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廢。

清明節 祭掃先人墳墓,添土壓紙。建國後,機關、學校等於此日祭掃烈士墓。舊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禁火冷食,並有打秋千之俗。

端午節 農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吃粽子和熟雞蛋。兒童以五彩線系腳脖、手腕。晨“拉露水”,采艾懸於門戶之上,以避瘟疫。新媳婦“送端午”,從娘家帶粽子分送婆家親鄰。

六月六 舊俗吃炒面,曝衣書。新婿到丈人家“現新”。

七月七 舊稱“乞巧節”。招遠過此節是七月初六,俗雲:“招遠人性子急,拿著初六當初七”。節間做“巧餅”,兒童以線穿之,稱“穿小果子”。舊時婦女生“巧芽”(以五谷雜糧生芽),供奉姐姐(織女),乞求織女賜給巧手。

七月十五 舊稱中元節,又為鬼節,掛燈為鬼魂照路。此日晚間,掛宗譜、供先祖、吃餃子。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親友以月餅、燒雞等禮物饋贈。晚,宴飲賞月,分食月餅。

十月一 農歷十月初一為秋祭,上墳添土,拜掃先墓。

冬至 俗稱過冬,亦有掛宗譜供先祖之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餃子。

臘八 農歷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喝“臘八粥”,憋“臘八蒜”。

辭竈 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為辭竈,又稱過小年。蒸粘糕,供糖瓜,焚燒竈神像。

公歷節日 除傳統節日外,一些紀念性的公歷節日漸為縣民接受,但活動範圍、深廣程度不同。主要有元旦、婦女節、國際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黨的生日、建軍節、教師節、國慶節、植樹節等。

8.傳統節日文化的來歷及有關傳說故事

(1)二十三過小年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竈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竈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附:掃塵

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了。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

掃塵主要是將家裏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裏的床鋪家具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幹凈。掃屋之後,擦洗桌椅,衝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艷奪目,顯示著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擡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元宵節

來歷: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蔔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蔔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9.我國所有傳統文化節日的來歷(詳細)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來歷 習俗和文化蘊涵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中秋節始於宋代,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主要的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歷,農歷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為它的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為“八月節”、“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以“月”為內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等。中秋節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圓潤,被人們看成是合家團圓的象征,因此,又被人們叫做“團圓節”。

中秋節來歷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1、春節的來歷

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稱元辰,元日、元朔等。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宋人吳自牧所著《夢粱錄》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孟冬之月為正月。“正”,本來當念成正大光明的“正”,為什麼現在人們習慣地將“正”念作“征”呢?這便是從秦始皇稱帝時開始的。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政”和“正”兩音相同,為了避諱,就下令全國將正月的“正”讀作“征”。從此人們不再叫“正月”,而念成“征月”。以後念熟了,一直沿傳後世。到漢武帝時,司馬遷以夏歷為基礎編寫《太陽歷》,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第一個月為正月。自漢朝到清未,一直采用夏朝的歷法。所以,人們至今還把陰歷稱作夏歷,也稱它為農歷或舊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廢除夏歷,中國開始采用公歷,每年以公歷1月1日為新年元旦,這樣,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人們就只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不再別稱元旦了。

僅供參考因為字數有限所以省略很多

相关文章

1925年道士為蔣介石算命,最後說出八個字,老蔣不寒而栗

史上道、佛、儒三家長期在此繁衍共存,歷代名人墨客也慕名而來,此地就是被譽為中國道教聖地的廣東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風景區,多年來一直作為熱門的旅遊休閑勝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到此旅遊。說起此地,就要提到一個歷史人物,那就是蔣介石。他曾來這裏下榻,道士為他算卦,說了八個字,老蔣不寒而栗。 1...

十二生肖中誰最有錢,十二生肖中誰最窮

每個屬相都有富貴貧窮,不能定論十二屬相誰最有錢,誰最貧窮 曾經的帝王將相,在歷史潮流中也是過往雲煙,並非永恒 曾經的富貴貧窮,在歷史潮流中淪為塵埃 富貴,擁有的象征 貧窮,擁有的象征 只不過是環境約束了命運,誰都想富貴,但沒有貧窮怎能突顯富貴價值所在 富貴與貧窮是相依相存,剝削與被剝削成就了一加一不...

和雲南一起過新年之回族|回族怎樣歡度春節,你知道嗎?

和雲南一起過新年之回族|回族怎樣歡度春節,你知道嗎?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也有著不同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春節作為中國最古老、最隆重的節日,是很多民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春節也成了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大舞臺。對於回族來說,春節卻並不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 在雲南,回族分布較廣,基本各州、市都...

冬至到了!你知道冬至由來嗎?來看看今天各地都吃什麼好吃的?

今天,就是冬至啦!祝願大家冬至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2017.12.22 農歷:十一月 初五日 丁酋【雞】年 冬至 別 名 :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 代表寓意:寒冷將至 氣候特點:暴雪、低溫 風俗活動:享祀先祖,官放關撲 風俗食物:吃湯圓、餛飩、喝羊肉湯 冬至假期:...

廣州傳統文化元素

1.廣州本土元素有哪些 ,能代表廣州的本土元素有 1嶺南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獲得了相應的繽紛表現。嶺南學術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繼傳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並進行創新,孕育出不同風格的思想流派。這裏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如江門學派、嶺南畫派、嶺東畫派,又有市井文化。 2在藝術方面,傳統的文化...

96年的今年多大了 98年的今年多大了

96年現在多大 1996年出生今年26-27周歲。 未過生日:1996年出生未過生日的人今年為26周歲。 已過生日:1996年出生未過生日的人今年為27周歲。 虛歲:1996年出生的人今年的虛歲是28歲。 周歲算法:一出生就是零歲,然後每過一個生日就長一歲。 虛歲算法:一出生就是一歲,然後每過一個春...

2023年天幹地支查詢

2023年是辛亥年的第二個甲子年,也就是“辛亥甲子”,這一年的天幹為辛,地支為亥。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下2023年天幹地支的含義和影響。 首先,從天幹的角度來看,辛屬於金,代表剛硬、鋒利、不屈不撓的力量。這預示著2023年將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份,我們需要展現出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才能應對前方的困...

28歲屬什麼生肖 今年多大2023

28歲屬什麼生肖2023年?這是很多人一年一次的關註點,不僅因為生肖代表著人的性格和運勢,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下面是2023年28歲生肖的介紹。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生肖的歷史和文化。中國生肖起源於古代傳說,因為黃帝想派代表火、水、木、金、土和飛禽、走獸作為時代變遷的標誌而祭祀,於是派獸...

譚氏起源地--古譚國

譚氏起源地--古譚國

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采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遞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市西),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

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

生肖是按立春還是春節 2019年立春是幾月幾號

生肖是按立春還是春節 2019年立春是幾月幾號

生肖是按立春還是春節?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困惑的問題,也有很多人默認以農歷新年為劃分界限,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生肖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吧。 新的生肖年應該從立春開始算起 屬相的依據就是幹支紀年法,十二生肖對應十二地支。以子醜寅卯對應鼠牛虎兔,如子年就是鼠年,申年就是猴年,巳年就是蛇年,辰年就是龍...

屬相按立春算還是農歷年算,生肖按正月還是立春計算

生肖是按照農歷年計算還是立春計算? 一年二十四節氣,算月都是按節氣前後來算。 立春前,就要算成前一年的臘月,立春後,才是本年的正月。 舉個例子,比如二0一二年是正月十三酉時18:40分立春,交節氣,那麼,在二0一二年的正月十三酉時以前出生都只能算成二0一一年的十二月,生肖也就是兔,當然,天數和時辰不...

屬相按打春還是按春節算,屬相是按過年算還是立春算

屬相按打春還是按春節算,屬相是按過年算還是立春算

提起屬相按打春還是按春節算,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屬相是按春節算還是立春算,另外,還有人想問屬相按立春還是春節,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生辰八字屬相是按每年的立春那天算起還是春節那天算起,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屬相是按過年算還是立春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屬相按打春還是按春節算 生肖屬像是按元旦劃分還是春節...

冬至靈魂拷問:為什麼北方人過啥節都吃餃子?

冬至靈魂拷問:為什麼北方人過啥節都吃餃子?

今日冬至,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重要節氣,代表著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數九”亦從此開始了。餃子、湯圓等食物則是此時的“節令飯”,新年的腳步,近了。 資料圖:五福餃子宴迎冬...

歷史上誰創造了八卦圖 為什麼懂他的都是古人

歷史上誰發明創造了八卦圖 對於諸葛亮大家不陌生吧 民間流傳著“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句話概括了諸葛亮的功績:“三分天下有其一,八陣圖更是威名遠揚”。 相傳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從“八卦圖”演變過來。他曾在蜀和吳國的邊境上,按照八陣圖擺下了石頭陣, 在劉備為關羽報仇討伐東吳時,由於“夷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