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與他的遊仙詩
郭璞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全力創作遊仙詩的詩人,其遊仙詩在情感方面以抒發個人的“坎坷之懷”為主,以道家的“經術”之行為背景,在創作風格上則繼承了阮籍、嵇康的特點。郭璞(276-324年),字景純,河東聞喜(山西)人,西晉學者、文學家,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全力創作遊仙詩的詩人,《遊仙詩》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
清人朱乾《樂府正義》卷十二將我國早期的遊仙詩,分為兩類,前一類遊仙詩出於屈原之《遠遊》,後一類起於秦代。繼承前一類的有曹植的《五遊詩》和《遠遊篇》等,寫遊仙抒其憤世之情;繼承後一類的有漢樂府《吟嘆曲·王子喬》和《長歌行》等都以求仙為主旨。郭璞對遊仙詩卻情有獨鐘,以“遊仙詩”來命題自己的大多數詩作,借“遊仙”來傾吐自己的情懷,其創作的《遊仙詩》,數量之多,質量之上乘,為他之前的文人所無法企及。王隱《晉書》稱郭璞“文藻粲麗”;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曰:“景純艷逸,……仙詩亦飄飄而淩雲矣。”鐘嶸《詩品》評郭璞:“始變永嘉平淡之體。其作品特點如下:
借遊仙寫其坎坷之懷
朱自清說:“遊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創始的人。” 的確,郭璞繼承了《詩》、《騷》的比興寄托傳統,以遊仙寫失意之悲。鐘嶸謂郭璞《遊仙詩》“乃是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郭璞身處西晉末年的戰亂, 雖屈沈下僚, 卻始終留意仕途。他因“才高位卑,乃著《客傲》”。所以他的《遊仙詩》寫隱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映。
以遊仙寫其“經術”之行
晉代道家思想成為時尚,文人都愛好閱讀道家書籍,修心養性,煉丹服藥,希望延年益壽,甚至飛升成仙。郭璞在《遊仙詩》其六中精心描繪了一幅群仙嬉遊圖。此外,郭璞還是一個清醒的道教信仰者。他知道神仙世界可望不可及,要想長生久世,只有立足人間,隱遁山林,通過守靜、服餌、養氣、煉形等修道手段。故在《遊仙詩》中著力描繪了一系列隱居勝地的道隱士的形象,展示出一幅幅道術各異、情態迥別的修煉圖。
繼承了阮籍、嵇康的創作風格特點
阮籍、嵇康生於憂患之中,深於哀樂之情,所以他們的遊仙詩浸透著深沈的“悲情”與“悲思”。特別是阮籍的作品,其“意度”較嵇康更深,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郭璞《遊仙詩》,本屈子《遠遊》之旨而擬其辭,遂成佳制”。郭璞受到了屈原的影響,但阮籍、嵇康的遊仙詩對於郭氏接受屈原的影響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郭璞的遊仙詩除了其特定的社會處境、個人的坎坷際遇之外,更有其特殊的思想文化修養、愛好及其信仰的根源。無論是寫隱逸還是寫神仙都無枯燥的說理,而是以華美的文字將隱士境界、神仙境界及山川風物都寫得十分美好,具有形象性。這在當時是高出儕輩、獨領風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