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十二生肖的屬相文化嗎?
十二生肖起源於古人對動物的崇拜。人是萬物之靈、世界的主宰,人與動物共存於這個世界上。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經過對動物的接觸觀察,發現了動物的許多特殊功能,如有的力大、有的兇猛、有的會飛、有的跑得快等,令古人羨慕不已。經過馴化了的動物還能夠接受人的指揮,理解人的意圖,並能代替人做許多事情,這樣便使古人產生了認同感,並認為某些人同某些動物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系。動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原始人逐漸產生了對動物的崇拜,與此同時,產生了與動物相關的神話。並相信自己的祖先也是由某種動物演化而來的。中國古籍《山海經》中記錄了許許多多的神,他們多是半人半獸的形體。遠古人類崇拜動物是普遍存在的,他們相信人是從某種動物轉變來的。崇拜動物是十二生肖起源的直接原因。
十二生肖是一種紀年方法,最初流行於中國北部遊牧地區。對於十二生肖的起源說,宋代朱熹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采用十二地支和十二種動物是記錄一天十二個時辰的。十二生肖選擇和排列是根據動物一天中最活躍的時間來確定的。明代王守仁從陰陽學的角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發現,十二生肖動物的排列有一種規律,其中鼠、虎、龍、猴、狗都各有五個腳趾,加上馬是單蹄,都是奇數屬陽;牛、兔、羊、雞、豬都是雙趾屬陰,蛇無足,但舌分兩叉,也是偶數。這樣十二生肖動物正好按足趾數目的奇偶相間排列。無論哪種學說,生肖的產生是同紀時密不可分的。其中數字“十二”是勞動人民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十二生肖產生後,對民俗影響也比較大。古人出於對動物的崇拜,把名叫作貓、狗、豬之類是很平常的。
古代十二生肖大部分可作姓,如在漢朝有姓狗的,文獻記載中有叫狗米央的。還有姓豚的,“豚”是小豬,所以姓“豚”即姓“豬”。後秦姚萇的皇後姓蛇。元朝有一個河內知縣姓虎,名秉。明朝山西都督叫虎大威。明朝也有人叫雞鳴時的,叫羊可立的。到現代,姓羊、馬、牛、龍的更是常見。唐代生肖禁忌尤其講究。柳宗元《三戒》裏記著一個故事,某永州人在子年出生,所以,他拜鼠為神,並愛鼠如命,他自己不養貓,更不準別人養貓,擊鼠,所有的老鼠知道後,都到他家飽食,安然無恙。最後弄得永州某人,“空無完器,械無完衣。”故事說明在古代確有屬什麼崇拜什麼的習俗。當時的人們相信生肖會顯靈,所以,不少人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如屬羊的不吃羊肉,屬牛的不吃牛肉,屬豬的不吃豬羹等。通過考古發掘發現,早在唐、宋以前就有生肖陶俑出現,古人把各種屬相頭安在人身體上,塑成了獸頭人身俑。把它們擺在堂上供奉,或葬於墓室中。據研究,當時古人認為,人死後進入下一世界陰曹地府,也得有生肖相隨。
封建統治者對生肖禁忌達到了荒唐的程度。他們利用手中權力,肆意發號施令。宋徽宗屬狗,曾下令嚴禁屠狗,元仁宗屬雞,在都城規定對雞處置若幹條,其中不許倒提雞,違者有罪。明武宗朱厚照屬豬,他於正德十四年(1519)發布命令,不準養豬,恐怕人們宰或買賣。如有違者,全家趕往邊疆充軍。他的命令,曾使當朝一代豬幾乎絕種,百姓連清明節祭祀的豬都無法找到。慈禧太後對羊一生大忌。她生於幹支乙未年(1835),屬羊,故而將“羊”列為宮中大忌,她“聽政”40余年,特別愛看戲,對戲名及戲中有羊的字眼都不準唱,伶人“入宮侍戲”,如果事先不問清楚,或偶爾不留意,唱念中帶了“羊”字,她會立即降罪。同治年間,梆子名伶十三旦(侯俊山)在宮廷裏侍演《玉堂春》,蘇三起解時有一句唱:“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無還。”慈禧一聽生了氣,立即命令停演,決意要罰演員罪,經李蓮英再三解釋和講情,才得以幸免,從那時起,宮中再唱這一句戲時,改為“我好比魚兒入網有去無還”。民間長期流行的屬相相克禁忌,影響很廣泛。在婚配上的屬相相克說,較有代表性的是一首蔔屬相相克歌謠。
綜觀歷史因生肖不合而破壞婚姻幸福的家庭不可勝數,所以,民間傳謠不可信。家人有屬狗的,往往給狗戴一用紅布做成的項圈。有屬豬的,過年前殺豬時,讓他躲開不看,屬馬的給馬戴一鈴鐺以示寵愛。帶有地方特點的崇拜十二屬相風俗還有許多。如北方地區,以老鼠為題材的年畫受到普遍歡迎。耗子尖嘴細腿,其貌不揚,而且牙齒鋒利,性喜偷食,損人衣物,令人生厭。可是歷代畫家們卻把老鼠畫得活潑可愛,新中國成立前,有《鼠輩傾燈圖》《老鼠嫁女》等,“老鼠嫁女”至少畫有老鼠十五六只之多,並都穿花衣,除新娘坐花轎外,有打執事的,有擡轎子的,有敲鑼的,有吹嗩吶的,有搖旗的,還有擡箱子的,看上去聘親隊伍十分龐大,特別熱鬧。老百姓都很喜歡這幅年畫。據傳,老鼠聘閨女在臘月,人們大概是為了把老鼠“送出去”圖寧靜的意思。
也有人認為人們之所以對老鼠聘女的事感興趣,是由於它繁殖快,取“多子多孫”之意。對雞的崇拜,古人認為雞可辟邪鬼。雞為陽精,雄者陽之體,具有驅魔功能。正月二十日後母親給小孩縫一只公雞圖案,戴在小孩胳膊上,以乞小孩二年無病。中原地區愛畫大公雞立於石上,諧音意為“室上大吉”。北方窗戶剪紙及年畫都有“胖娃抱雞”的圖案,漢族民間婚俗迎娶時,男女雙方都分別備紅公雞、肥母雞一只作“吉人”的象征。這對雞稱為“長命雞”,意為長命延年,吉祥如意。臺灣廟宇中,在神桌下立一尊虎爺,相傳虎是土地公的屬神,至今臺灣民間在節慶、祝賀場合仍忌諱屬虎的人到場。江蘇、浙江一帶對猴的崇敬也有不少講究,正月裏在屋檐下掛上用布縫制的猴,諧意為“封侯”。還有的在畫面上畫蜂、猴、蝙蝠、鹿四種動物,意為“封侯福祿”。猴子在一棵楓樹上摘取印綬,意為“封侯掛印”。猴子背著一小猴叫“輩輩封侯”,等等。民間對十二生肖有著根深蒂固的觀念,以代代相傳的方式,烙印於人們的思想裏,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人們對十二生肖中的各相動物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情感,或利用它、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