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周易》,如何選擇好的註解版本?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儒家“五經”的第一種。
《周易》又稱《易經》。傳世的《周易》文本是魏王弼、晉韓康伯註本。這個本子包括《周易》的“古經”和“大傳”。《周易》“古經”是《周易》的原文,一般認為成書於西周初年,是一部古代的占蔔之書。全書包括六十四卦,分為上、下兩篇,稱“二經”。“大傳”是對“古經”的解說,一般認為形成於戰國時期,是孔子後學儒家學派所作,不出一手。“大傳”包括《彖傳》《象傳》《文言》《系辭》《說卦》《序卦》《雜卦》七種,《彖》《象》《系辭》又分上、下兩篇,共計十篇,舊稱“十翼”。“二經十翼”是《周易》的全部內容。
《周易》古經的六十四卦,每卦有卦名,如乾卦、坤卦、屯卦、蒙卦等,亦有卦形。每卦包括六爻。每卦有卦辭,如乾卦卦辭為“元亨利貞”。每爻有爻辭,如乾卦從下起第一爻“初九”的爻辭為“潛龍勿用”。《周易》古經是一部占蔔用書,具體的占蔔方法已經失傳。《周易》的“古經”和“大傳”中蘊含著商周時期的歷史、哲學、文學內容,是古代文化的寶貴記錄。“大傳”是對《周易》古經最早的全面系統的解釋,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源頭性典籍之一。
1.《周易註校釋》(中華國學文庫),[魏]王弼撰,樓宇烈校
在《周易》的研究歷史上,向來分為象數和義理兩派。漢代重象數之學,但發展到後來,越來越繁復,也有了很多牽強附會的解釋。到王弼時,“掃象闡理”,側重以義理來解《易》,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派別。《周易註校釋》是對王弼《周易註》所作的點校整理和簡要註釋,還包括韓康伯對《系辭傳》以下的註釋及王弼的《周易略例》。該書整理者為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該書內容包括《周易》原文、王弼註和樓先生所作校釋。該書校釋一方面考證文字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對字義、字音以及文字背後的義理和思想多有闡發,對讀者理解原文很有幫助。該書原為樓先生所作《王弼集校釋》的一部分,後收入“中華國學文庫”,改為簡體橫排,適合普通讀者和易學愛好者閱讀。
2.《周易大傳今註》(齊魯文化經典文庫),高亨著,齊魯書社
《周易大傳》簡稱《易傳》,是《易經》最古老的註解。作者雖非一人,但世界觀並無衝突。其思想以《易經》為依托,構成完整而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
註譯者山東大學高亨先生系著名古文字學家,對《周易》頗有研究,先後著有《周易古經今註》和《周易大傳今註》二書。前者重在挖掘經文本義,後者則重在解讀《易傳》的思想體系。高亨認為,《易傳》解經與《易經》原意往往相去很遠,所以研究這兩部書,應當以經觀經,以傳觀傳。解經則從筮書的角度,考定經文的原意,不拘泥於成說。解傳則從哲學書的角度,尋求傳文的本旨,探索傳對經的理解,厘清經傳的異同。為此,《周易大傳今註》對經文的解讀分“經意”和“傳解”兩部分;而對傳文的解讀,則完全從《易傳》作者的角度出發,由此成為《周易》研究的範本,頗適合初學者使用。
3.《周易譯註》(國民閱讀經典),周振甫譯註,中華書局
周振甫的《周易譯註》,書前有長篇導言,對《周易》的版本流傳、理解《周易》的方法以及《周易》中蔔筮的具體過程、卦象的來歷、各卦的地位等都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該書主體部分對《周易》每一卦都加以翻譯和註釋,並附有說明。譯文通俗易懂,註釋簡潔精當,說明全面詳盡,是易學愛好者很好的入門讀物。譯註者周振甫(1911年—2000年)生前為中華書局編審,著名學者,著有多部我國古代典籍的普及性著作。該書出版二十余年來多次重印,深受讀者歡迎。此次收入“國民閱讀經典”叢書,希冀能夠惠及更多讀者。
4.《周易譯註》,黃壽祺、張善文譯註,上海古籍出版
《周易》為中華文化之源頭,是諸子百家之淵藪。黃壽祺、張善文先生譯註此書,能夠做到較為全面地闡釋《周易》的本義,而不偏頗於漢、宋諸儒的見解。全書以阮刻《十三經註疏》本為底本,每段分原文、註釋、譯文、說明和總論。前言及譯註、說明寫得尤為精當,適合初學者,並有總論,概說六十四卦及《系辭傳》以下諸篇大義,附於各卦各篇之末。這樣的設置對於想要了解中國文化之根本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幫助,也為非專業習《易》學的文史學者提供了快速進入的門徑。
5.《周易》(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余敦康解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此書是中國哲學史、易學大家余敦康先生在易學上厚積薄發的成果,也是他中國哲學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文本精良、註釋扼要、點評通達,給讀者呈現出一個源自傳統又通達現代的“溫故而知新”的經典樣貌。解讀文字清通簡要,既通俗易懂,又含有深刻的義理。該書既重視吸納歷史上各學派、重要學者對《周易》的經典解釋,又借鑒了迄今最新的發現與研究成果,尤其是凸顯作者在易學及中國哲學史方面的獨到見解,明古今之變,立一家之言,把讀者帶入古今思想的演變之中,表達了作者系統的哲學觀和真摯的價值關懷。本書是一部在當代易學領域不可或缺的、高質量的《周易》解讀文本,語言流暢,深入淺出,兼具學術性和普及性,適合易學研究者和具有一定傳統文化素養的大眾閱讀,也可作為大、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