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這裏究竟有什麼梗?
冬至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排在第22個節氣。很多人不知道冬至究竟是哪天,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農歷十一月十六日。冬至這一天普遍都是比較冷的,也意味著進入了三九天氣。冬至這一天,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生在東北、長在東北!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大東北的冬至習俗。
每年到了冬至的這一天,我們北方都是吃餃子的。我們這有一句話叫做:“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以,從小就養成了冬至必須吃餃子的習慣,這大冬天的,真怕耳朵凍掉了。不單單是冬至,在臘八的時候還有一句話叫做:““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到了臘八還得喝臘八粥呢!要不然這一個冬天下來,耳朵也沒了、下巴也沒了……小的時候真的相信了呢!雖然不是真的會被凍掉,但是卻全是了我們大東北冬季的寒冷!因此,每年的冬天我都會想到一句話:願冬天陽光明媚融化冰雪寒!
那麼,冬至的時候我們東北為什麼吃餃子呢?
這其實是有一個故事由來的,而且也是因為餃子的形狀長的比較像人的耳朵。相傳關於冬至吃餃子的緣故是起源於東漢末年的,那個時候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有一位醫生叫張仲景,看到了當地的很多老百姓備受疾病的煎熬,因為天氣寒冷,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於是張仲景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那天也正好是冬至,做了“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來,人們就學著張仲景的樣子,將食物包在面裏面,被後人稱作:餃子,而且也流傳下來來了一個習俗,冬至那天必須吃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流傳下來的民謠。
以上就是冬至吃水餃的由來,其實水餃還是一種營養比較均衡的食物,而且很容易做到食物多樣,平時也建議大家經常吃餃子。但是在制作餃子的時候需要註意:不要放太多的油和鹽,而且要做到食物多樣、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對於喜歡喝餃子湯的人,建議在吃餃子之前少喝一些,對於體重正常的人也可以在吃完餃子以後少喝一些餃子湯促進消化,但是如果體重超重或者肥胖就不要再喝啦!避免能量攝入過高,對減肥不利!
餃子是北方的傳統美食,冬至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祝願大家都能過一個陽光明媚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