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大戰長阪坡的故事
長阪坡大戰是一場朋友們津津樂道的著名戰役,在這場戰爭當中,趙雲和張飛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水平,而且這一役是他們的成名之戰。
有一個朋友看了這一段之後說,張飛肯定是從火星上來的,他吼聲都帶有超能力,三聲吼就嚇退了曹軍。還有人說,羅貫中肯定是好萊塢大片看多了,幾十萬人都殺不死趙雲,趙雲絕對是一個三國版的鋼鐵戰士。
長阪坡一戰可以說是趙子龍的成名作。他之前之後也有不少仗,因為他是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但獨有這一打仗流芳千古。他重要到什麼程度呢?《三國演義》裏邊趙雲的事多,還是諸葛亮事多?肯定是諸葛亮的事多。後來有一個地方想把趙雲跟諸葛亮兩個人建這麼一個廟。建廟得寫對子啊,寫對子得舉歷史事實啊,一琢磨發現諸葛亮事太多,趙雲事太少。上聯寫的叫“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內一心只為酬三顧”,這是說的諸葛亮。那下聯怎麼對呢?很有意思,也用數字。但是沒有一個是真數字。“抱孤子,出重圍,匹馬單槍百萬軍中獨我一人保兩全”,都是虛字,跟上聯正好對上。剛才說的“百萬軍中獨我一人保兩全,抱孤子,出重圍”,就是長阪坡。可是諸葛亮人家說收二川,排八陣,五丈原,六出七擒多少大事。這就說明趙雲長阪坡一役足當諸葛亮一生的大事,這就叫畢其功於一役。
這只是段子,這事兒能是真的嗎?
紀連海認為這個事是真的,人家《三國誌》上寫著呢。《三國誌》要寫了,就理所當然的應該推斷是真的。不過,這個事兒雖然是真的,但七進七出這事兒可能不靠譜,因為這一段《三國誌》裏頭沒寫。這個七進七出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過,不是趙雲,這個七進七出救孤兒的事是在大清朝。是誰呢?太平天國的李秀成。這李秀成在南京,當時叫天京,清朝管叫南京。1864年7月14號天京被困,後被占領。這個時候李秀成七進七出救出了洪天貴福。
我覺得,嚴格來說七進七出水分很大。咱們中華民族對數字他有一種特殊迷信,比如說咱們講六六大順,八就是發,這是現代的一種迷信。古代凡是帶七字的,基本跟刀兵兇事有關。凡是涉及到比較難的事兒,一般經常有這個。我想長阪坡的七進七出是形容趙子龍打的不容易。
還有一位朋友說了,趙雲七進七出也可以,小夥子睡涼炕,全憑活力壯,有體力就行啊!
趙雲這時候可不是個小夥子了,要按真實的歷史年齡看,長阪坡的時候,趙雲起碼是個半大老爺們了。趙雲死於公元229年,這個長阪坡一戰是公元208年。趙雲生年不詳,不過死的時候也差不多60來歲了,長板坡一戰的時間距離他去世只有11年了,所以說,實際上他是一個半老頭子抱著一個一歲的娃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老爺爺哄一個小孫子。
雖然這麼說,但不能否認趙雲是個大英雄,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那麼多人裏頭,要找一個小孩兒這也不容易。而且,趙子龍打仗還有一個特點。他真是擒賊先擒王,誰騎高頭大馬,先殺誰,下面兵一看,主將被殺,瞬間軍心就散了。據此,我們講趙子龍是三國這將領裏智商比較高的。
這麼一看,趙雲七進七出救阿鬥。他們長阪坡之役盡管是有水分,但是還是能看出其中的艱辛和將領的才幹。咱們再說說張飛,張飛也夠厲害了, “啊呀呀呀呀” 一叫,那個橋就塌了。
有專家考察過,三國時候那個橋不具備現在橋梁的力學原理,其實就等於在這個河溝上平著搭個板,說白了是浮橋。這個時候年久失修,趿拉趿拉不少兵也都從這兒上踏過去了,這時候張飛再一叫,形成氣象動力學裏的一個共振效應,橋嘩啦嘩啦就塌了,這不也很正常嗎?實際上是古代豆腐渣工程不合格。
紀老師認為張飛對現代軍事也有影響,現在有素質的軍隊就應該是一二一二那樣走齊的。因為張飛喝斷了橋,所以才有了只要到橋上就變步走,就散步,那就是因為吸取了這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