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被宰殺時為何會流眼淚?真的隻是通人性,專家的解釋,讓人不寒而栗
《山海經·海內南經》: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兕是上古瑞獸,模樣就像是一般的水牛,通體青黑色,長著一隻角,但不是犀牛,兕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太上老君騎的青牛。
在《山海經》當中,除了兕之外,還有夔牛、呲鐵、軨軨、蜚幾種不同神牛,在西方神話當中也有牛,北歐神話當中的霜巨人之祖尤彌爾就是被一隻母牛養大,希臘神話中,宙斯曾變為牛。
牛之所以會出現在各大文化當中,主要是因為農耕文明,但在先秦之前,並沒有牛耕田的記載,倒是有大象耕田傳說,《帝王世紀》記載:舜葬蒼梧下 , 有群象常為之耕 , 禹葬會稽祠下, 群象耕田。
牛力氣大,兇猛,能夠馴服,常常都是用作戰爭,《周禮》記載: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禮記·王制》同時又記載: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古代物資匱乏,牛主要是用來祭祀和運輸,戰國時期齊國還用火牛陣擊敗了燕國,三國蜀討伐魏國時,也用牛進行棧道運輸,首次提及牛耕田,是在《三國誌·魏書·武帝紀》曹操擊破袁紹之後: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
作為農耕主力,歷代詩人也是不惜筆墨撰文寫詩,唐代詩人元稹寫下了《生春》詩: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先“鞭”而後“爭”,是古代送冬寒迎接新春的風俗,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很早,《周禮·月令》記載:出土牛以送寒氣。
即便牛進入耕田時代,牛也是不能隨意宰殺的,宋朝時期包拯就審判過割牛舌案,其實到了明清兩代,牛的養殖也多了起來,牛肉開始普及,但在殺牛時,牛往往都會留下眼淚,動物流淚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
但是牛流淚情況有些特殊,在道教文化當中,牛是天地最為正直的動物,通過它們的眼淚可以看到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所有牛流淚也被渲染出了一種神秘色彩,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牛流淚十分正常。
在動物心理學研究當中,牛、狗、貓的神經都有足夠應對情緒產生的生理條件,喜怒哀樂在它們身上也是存在的,動物會模仿人類,跟人類相處久了會產生依賴情緒,《犬忠八公》想必很多人都看過,這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電影,八公在日本還建有雕像。
牛也一樣,一般的耕田牛面臨宰殺命運時,一般都是老牛、病牛,老牛陪了主人一輩子,最後面臨被宰殺的命運,難免會觸景傷情,還有一種說法,牛留淚是因為病毒,最常見的是副流感病毒3型、呼吸道合胞體病毒感染等,若不及時處理,牛就會越來越虛弱。
當牛無法耕地時,免不了要被宰殺,牛大量流淚其實是身體在自救,人類無法意識到牛是否生病,所以在口口相傳下,牛流淚就變得越來越邪乎,牛有感情和牛患病都是相對科學的說法嗎,但這背後,卻讓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