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卦》之上六爻辭“迷復,兇,有災眚”破解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釋字(詞)
迷
《說文》:“惑也”。《坤卦·卦辭》:“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坤卦·彖傳》:“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迷”的本義是指沒有指引,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這裏指臣失去了君主,陷入了迷亂的狀態。順從者沒有了順從的對象就會陷於迷亂的境地,不知何去何從。
災眚
《說文》:“災,天火也”。《說文》:“眚,目病生翳也”。《左傳·莊公二十五年》:“非日月之眚”。註:“月侵日為眚,即日食”。按:日食猶目之生翳也。
災為天禍,為不可抗力;眚為人病,咎由己取;災自外來,眚由己出,故災眚泛指天災人禍。
行師
指調動軍隊、用兵。《豫卦·卦辭》:“豫,利建侯、行師”。
君道
簡言之,就是為君之道,即領導之術。君道在於引領,臣道在於順從。臣子一旦失去君王的引領,就會陷入混亂,不得不自做主張,各行其是,這就是(由臣道)而返君道也。自作主張者,君道也。
釋象
《復卦》的卦變方式只有一種。就是《復卦》先變為《豫卦》,然後再變為《比卦》,也就是說,《復卦》最終會變為《比卦》。
在《復卦》中,六五為君,上六為臣,上六依從於六五;《復卦》最終變為《比卦》後,天下易主,《復卦》六五之君退位,而《復卦》的初九卻最終成為《比卦》之新君。這樣,上九就失去了原來所依從的君王,無所適從,陷入迷亂的境地,這就是《比卦》上六爻辭所謂的“比之無首,兇”。故曰:“迷復,兇”。其主失,故曰“災”;迷而自失,故有“眚”,故曰“有災眚”。上六在《比卦》中居坎體,“坎為險”,“險”也是有災眚的征兆。
《復卦》變為《比卦》,天下易主,上六若改弦更張,順從新君,則天下無事,否則,必有一戰。《比卦》九五爻辭曰:“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其《象傳》釋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舍逆取順”是古人田獵的一種規範,就是逆向而來的獵物舍而不殺,順向而逃的獵物則射殺而取之。這原本是指逆向而來的獵物怕射傷其門面,不能用於祭祀,故舍而不取;後來用逆向而來的獵物象征來歸順者,主動來歸順者不取,故“舍逆取順”,又有了政治意義。《復卦》變為《比卦》的過程中,《復卦》初九爻一路上行,所向披靡,眾陰爻逆向而來,望風歸順,只有上六順向而走,所以上六成為唯一被追殺的獵物。自己的主子都已歸順了別人,《比卦》上六“比之無首”,陷入了迷亂的境地,故抵抗已沒有了意義,逢戰必敗,故《復卦》上六爻辭預言曰:“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十”是滿數,“十年不克征”意味著徹底失敗。
所謂“迷復”,就是指失去了引領者,無所適從,只能盲目地被迫地自作主張。臣道以順從,君道以自主;臣道無所從則返於君道。故《象傳》釋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義理
失國之臣,累累如喪家之犬,迷而不知所從。往往因為主子的敗亡而成為犧牲品。宋代文天祥的遭遇就是這樣,其詩作《過零丁洋》真實地反映了這種情況。詩曰:“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南宋事實上幾近滅亡的情況下,仍堅持抵抗,後兵敗被俘,慷慨就義。文天祥、張士傑和陸秀夫都是宋末抗元名臣,三人並稱為“宋末三傑”。我們贊頌文天祥等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但是南宋在事實上已經滅亡,微弱的抵抗實際已毫無意義,我們尊重並贊許文天祥等不屈就義的選擇,也為他們身逢末世的不幸深表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