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的故事(3)招財與避邪的說法,靠譜嗎?
上一篇說到,漢代出現一種成對出現的神獸,體型類似虎豹,但是頭部像龍一樣有長角。獨角的叫「天祿」,雙角的叫「辟邪」。
……外型和貔貅有87%相似!
為什麼會這樣呢?事實上,凡是古代那些字很難寫的神獸(諸如饕餮、蟠螭、獬豸、騶虞、睚眥、狴犴、狻猊)全都是這個情況。這是古代文人的想象力大賽。反正是誰也沒見過的幻想生物,形象都是各種現實動物的解剖再重組,至於具體是哪些動物?同一種神獸,每本文獻上的描述都不同。
從合理化華夏神話的角度,我們之前說過,黃帝帶領「熊、羆、貔、貅、貙、虎」這些不同的部落圖騰打敗炎帝,組成「炎黃聯盟」。接下來,在「涿鹿之戰」擒殺蚩尤之後,黃帝召集天下部落,進行一項儀式。他把各部落的代表圖騰各取一部分,組成一個新的圖騰,這項儀式稱為「合符」。
「黃帝合符」是中華文化的一個裏程碑,中國人的代表性圖騰:「龍」,包含兔眼、鹿角、牛嘴、駝頭、蜃腹、虎掌、鷹爪、魚鱗、蛇身,就是「合符」的產物。這代表了華夏部落首次服從於黃帝這位天下共主,更深刻來說,中華的歷史,其實就是炎黃民族不斷融合各文化的歷史。
貔貅的形象,也是相同道理。
我們現在所說的貔貅,實際上就是「天祿」和「辟邪」這種有角的虎豹造型猛獸。「東漢宗資墓」出土的石雕,全身覆滿鱗片,背上雙翼加後足雲紋,暗示他們會飛。
由天祿、辟邪的名稱可知,他們被蘊含「招財進寶」與「克制邪物」的寓意。因此,在古代作為皇室與大官的墓獸,畢竟這種大型陵墓可是伴隨很多陪葬品的,甚至比家中宅邸還要豪華。
現代考據,號稱「招財」的貔貅文化是香港風水老師何昭劻在1994年才在雜誌上首創的說法,這也是沒錯。然而,從「合符」精神來看,圖騰本來就是可以結合的。任何文化都是一種集體的想象,我們取其吉祥的寓意,永遠都是為了提醒自己——有智慧才有財富,守正道才能避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