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耳朵”就知道了
《儒林外史》裏寫道:“你不看見城裏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
可見一斑,方頭大耳的人,在古人看來,就是富貴之相。
當然,作為新時代的人,不能迷信,要相信科學,積極創造幸福,不被耳朵的外表困擾,要註重耳朵的功用。
可以說,一個人,什麼耳朵,就什麼福氣。
01
不聽勸告,難免吃虧。
《郁離子》裏有一個故事。
從前,太冥統治了不周山。連續的暴雨,導致河水上漲,灌入到山洞裏。山體已經變軟了。
一個叫老童的人,驚恐地告訴太冥:“要天崩地裂了。”
太冥認為,這是瞎說,還派人驅趕老童。大臣們也站在太冥這一邊,說著唯唯諾諾的話。
過了一段時間,泥土墜落到山裏的水塘,形成了堰塞湖,然後轟然崩裂,不周山周圍變成了廢墟,人們四處逃走,太冥也失去了一切。
古人說:“天之將雨也,穴蟻知之;野之將霜,草蟲知之。”
萬事都有征兆,你沒有看到,但是別人看到了,自然界的某種現象出現了。而你不以為然,那就是坐等災禍到來。
“居安思危”,是留住福氣的根本,更是群體的智慧。
那些不聽勸告的人,太自以為是了,因此任由禍事來臨,代替福氣。
不聽勸告的人,就常常聽到“阿諛奉承”。大家都很快樂,談論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在鼓吹一些無用的東西。這樣的局面,就相當於用棉花堵住了耳朵,或者走進了沒有聲音的沼澤地。
齊桓公廣開言路,管仲敢於直言,因此齊國很快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齊景公在晏子過世後,就極少聽到有人建言了,就是他射箭脫靶了,也會聽到叫好聲,導致齊國日漸衰退。
同樣的一片土地,因為“聽話”的方式不同,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因此,對於別人的勸說,要當一回事,並且自己認真斟酌,看如何去踐行。堅持批評的人,都是給你帶來福氣的人,要拉攏。
02
耳朵太靈,自討苦吃。
詩曰:“明窺秋毫端,耳察穴蟻爭。”
想要留住幸福,就要明察秋毫,不放過任何“災禍的線索”。這樣的道理,有很多人相信。但是能夠深入領悟的人,卻不多。
有些征兆,過分解讀,就會變成煩惱,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破事。
在契科夫的小說裏,有一個叫伊凡德米特裏奇的男人。
有一次,男人聽到窗外有腳步聲,是一個警察經過。接著,又有兩個人經過,並且停留了一會,也沒有說話。
“他們為什麼不說話?”男人想了很久。接著他日日夜夜都在煎熬,聽到有警察的馬車經過,連馬車行駛的速度也能聽出來。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罪犯,真的被盯上了。
最後,男人得了妄想癥,不得不住進了瘋人院。
經濟發達的今天,到處都是聲音:車水馬龍、書聲瑯瑯、手機在唱歌、有人在跳廣場、打球的聲音......
最難受的是,有人在竊竊私語,似乎在說見不得人的事情,和自己有關系。
好日子,在嘈雜的聲音裏,掩蓋了。接下來就是苦日子了。
“聽其言,察其色,觀其行”,這是識別人的方法,也是做人的方法。有頭腦的人,會聽各種聲音,但是不會過分去解讀,並且知道“擇其善者而從之”。
唐朝末年,錢繆在江南稱王,他手下的謀士羅隱,建議攻打北方,一統天下。但是錢繆卻沒有聽從。畢竟,他的力量有限,消耗不起。
錢镠被封為吳越國王後,勵精圖治,修建基礎設施,有人發出抱怨的聲音,說:“沒了期,侵早起,抵暮歸。”
話傳到了他的耳朵裏,但是沒有激發怒氣,而是回應了一句:“沒了期,春衣才罷又冬衣。”他能考慮到來年的問題,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抱怨的話不見了。
雨果說過:“人的兩只耳朵,一只聽到上帝的聲音,一只聽到魔鬼的聲音。”
耳朵要糊塗一點,過濾不應該有的聲音,痛苦就一並過濾出去了。
03
裝聾作啞,現世安好。
很多聲音是完全不需要的,你聽到了之後,要馬上忘記。
莎士比亞說過:“行為勝於雄辯,愚人的眼睛是比他們的耳朵聰明得多的。”
農村有土話:“耳朵是盲人的眼睛。”
眼睛和耳朵總是搭配起來用的。如果別人說的,和事實不同,你就別相信了。聽一聽,一笑而過。
我的一個朋友,去參加跳舞比賽前,買了帶破洞的牛仔褲。
朋友的奶奶以為,牛仔褲爛了,就拿起針線,認認真真縫補了一番,還罵罵咧咧了很久,認為年輕人太不講究了。
當朋友要上臺表演了,才發現奶奶的傑作。舞臺上,不合身的牛仔褲,影響了他的發揮,但是他一直沒有抱怨,還很開心。畢竟,奶奶的愛,勝過了所有的獎杯。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一種教養。”
家很幸福,但是因為吵鬧,把幸福鬧沒了。安靜下來,幸福才會重新會到家。
不管對家人,還是對親戚朋友、同事,耳朵遲鈍一些,不是委屈了自己,而是堅持做自己,不被雜音幹擾。
04
莊子說:“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天地的境界,就是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當你的世界變得安靜時,也就和天地融為一體了,感悟到了世界繁華的喜悅,體會到了廣袤寂靜的優美。
真正有福氣的人,是耳根清凈的人。不是他聽不到任何聲音,而是凡事都往好處“聽”,滿世界都有天籟之音。
一樣的耳朵,不一樣的福氣,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