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九宮格的由來
首先必須先理解“宮”。古人認為天神巡遊居住之處為宮。宮就是宮殿,皇帝、大臣、神仙,以及平民百姓都能夠去的地方。中國古代沒有發明現在的經緯度來定位,只有用宮來定位。那麼宮又是如何定位的哪?方法就是“九宮”定位法。中國古人不論天上還是地下都用九宮來定位。蕭吉說:“九宮上分於天,下別於地,各以九位。”
九宮就是在任何地方,指定為中央,周圍按等角度劃分八個方位,每個方位45度,這就是九宮。九個方位用數字來代表,就是九宮數。我們練習毛筆字的九宮格就是九宮。洛書與九宮格重合在一起,就是洛書九宮。九宮格內的洛書數字就是對應九宮格宮位名字,也是九宮數。這樣就有了以第五宮為中心,周圍按左旋(順時針)分布第一宮、第八宮、第三宮、第四宮、第九宮、第二宮、第七宮、第六宮。一周的順序比較亂,但是卻包含非常神秘莫測的數理關系。
九宮思想來源於古人對北鬥九星和北極星的觀察。所謂法天。我國處在北半球的中緯度上。北望天空有一顆比較明亮的星叫北極星。這顆星基本上在地球自傳假想軸的延長線上。古人叫子午線。人們看到北極星一直不動,而天空周圍所有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自東向西旋轉。出現所謂:“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不朝東。”的天象。而不同的是:南方天空的星星都是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古人首先對北極星這種“眾星拱北”天象進行觀察觀測。發現了“以北極星靜止不動為中心,周圍各個方位星星保持平衡並周期運轉”這一天道規律。古人用數字來表示這個規律,就是九宮數。九宮數相對衝的兩個數與中心五數相加皆為十五。這是人類繼五行之後,第二次用數字來體現事理的偉大成就。
《易緯乾坤鑿度》認為:“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太一(即太乙)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這段話中,四正為東南西北,四維為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維古人也叫四隅。四正四維就是八個方向。所以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天上的太一,取十五數在九宮中行走,而這九宮中,四正四維八方數字之和皆為十五。洛書之數完全與九宮之數吻合。所以洛書之數即為九宮之數。
把後天八卦與洛書九宮圖再繼續重疊對應起來,就成為洛書九宮八卦圖。這時,九宮周圍各個宮位又有了新的名稱。
坎落第一宮,所以又叫坎宮,位於正北方;
艮落第八宮,所以又叫艮宮,位於東北方;
震落第三宮,所以又叫震宮,位於正東方;
巽落第四宮,所以又叫巽宮,位於東南方;
離落第九宮,所以又叫離宮,位於正南方;
坤落第二宮,所以又叫坤宮,位於西南方;
兌落第七宮,所以又叫兌宮,位於正西方;
乾落第六宮,所以又叫乾宮,位於西北方;
中央地五宮,不分配易卦,因為靜止不動,不上卦,命名為中宮,位於中央。
古人的解讀思路,確實處處都是取法天地道理而成。這種方法與孔子解釋《周易序卦傳》思路方式差不多。
圖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刪除
美麗鄉村大埔寨 傳統文化大家來
感謝您關註 “美麗鄉村大埔寨,傳統文化大家來”!
長按左上圖二維碼,加入並關註,後續有精彩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