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古萊氏部落的穆罕默德創立。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教通過“四大哈裏發”和“兩大王朝”時期的對外擴張和征服,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形成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宗教。伊斯蘭教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教派。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中90%屬於遜尼派,廣泛分布在西亞、北非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約10%屬什葉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林和阿塞拜疆等國家。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條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使者。”信仰伊斯蘭教的人被稱為“穆斯林”,信奉經典是《古蘭經》。《古蘭經》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傳教過程中陸續宣布的“安拉啟示”的匯集。“古蘭”一詞系阿拉伯語Quran的音譯,意為“宣讀”、“誦讀”。中國舊譯為《古爾阿尼》、《古蘭真經》、《寶命真經》等。
伊斯蘭教的主要內容是“五功”和“六信”,分別規定了穆斯林宗教功修和信仰內核。所謂“五功”是指五項宗教功課: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簡稱“念、禮、齋、課、朝”。“六信”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後世、信前定。
“伊斯蘭”系阿拉伯語的音譯,原義是“和平”、“順從”。
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分別是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伊斯蘭教三大傳統節日分別是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
伊斯蘭教在中國舊稱“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一般認為,伊斯蘭教傳入我國的標誌性事件是史載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貢,其後主要通過經商往來逐漸傳播。至宋代,隨著來華穆斯林人數增多,與當地居民通婚,其子孫久居國內與漢民族逐漸融合,成為中國回族穆斯林的先民。從伊斯蘭教的傳入到回族的形成,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新疆地區從10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至18世紀,也經歷了大約七八百年的時間。中國有回族、維吾爾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個少數民族傳統上基本信仰伊斯蘭教,此外,漢族、蒙古族、藏族及傣族中也有部分人信仰。我國穆斯林基本上屬於遜尼派,在新疆有極少數穆斯林信奉什葉派。中國穆斯林大多數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青海、河南、雲南等地。
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禮拜、進行宗教教育和宣教活動的場所,又稱“禮拜寺”。世界上最著名的清真寺有麥加禁寺、麥地那先知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