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對老子《道德經》的影響
周易是迷信這種說法就是扯淡,《周易》不僅僅是影響了道教太上老君,《周易》中的思想就是放在現代社會依然能很好的指導人們的生活。要我說,《周易》應該歸為哲學。
中國古代的樸素的辯證法,是很早就有的,那就是《周易》,其中有比較顯著的辯法因素,陰陽的概念,可能也是最早的辨證方法論。而《道德經》也是對《周易》辯證思維方式的繼承的和發展。
眾所周知,所謂辯證思維主要是指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哲學上講矛盾是指對立統一關系。
這種辯證思維在《道德經》中都有體現: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道德經第二章》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從這些都可看出事物對立雙方成為相互解釋對立面的重要參照物,為全面認識事物提供正反兩個方面的角度。
《道德經》中這些互補關系總體來說就是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這四個方面。
老子也尊《周易》,《周易》千古一書的名聲不是白喊的。
點關註,結善緣,或許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