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畫竹子

2023-12-29民俗文化54

鄭板橋最擅長畫竹,也最擅長表現各種環境下不同形態的竹子,自然他也非常喜歡竹子,他的水墨竹子,構圖簡潔,筆法健挺灑脫,於寫意之中見寫實功底,將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盡現筆底。鄭板橋的畫竹子是他的代表作品,而且流傳後世的竹子的畫軸也很多,有《蘭花圖》軸、《墨筆竹石圖》軸以及《竹蘭石圖》軸等竹子的畫。

鄭板橋鄭燮最喜畫蘭、竹、石,認為它們有節、有香、有骨。他筆下的“四君子”在立意上擴大了文人畫自娛的內涵,或用以寄托“用世之誌”,或歌頌不為俗屈、挺然堅勁的精神。這種畫外意突破了文人畫自我表現的藩籬。此圖是鄭燮贈與友人的,從題詩上看,是他臨時找來一幅自藏的畫作,再補題詩以贈。圖中以竹之勁挺、蘭之清雅、石之堅韌來比喻“飲牛四長兄”的高尚品格。蘭、竹置於陡峭的巖石之間,縱橫交錯,天機自然,秀逸灑脫中更見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在畫法上用具有力度的隸書筆法畫竹,以縱逸的草書之法畫蘭,陡峭的巖石則以側峰用筆簡括勾勒出輪廓,略作皴染,三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巖石上的題款使畫面本身傾斜的對角線構圖變得平穩厚重,此外以楷書融入篆隸的“六分半”書欹正相生,清勁縱逸,亦增強了主題的內涵。

《竹蘭石圖》軸

《竹蘭石圖》軸圖繪不畏環境險惡的蘭竹在懸崖峭壁上生機盎然的景象。構圖奇巧,不落俗套。以蘭竹打破石壁單調的平面,令畫面豐富而多變。同時,平整的石壁亦將紛紛雜雜的蘭竹統一起來,令畫面於繁亂中不失齊整。用筆率意,施墨潤澤,為鄭燮竹蘭石畫的代表作。

本幅自題七律一首,勸慰友人要象有君子之謂的蘭、竹一樣心胸開闊,“容納百千端”。款署:“紹言老寅長兄教畫,板橋弟鄭燮。”鈐 “鄭燮之印”、“揚州興化人” 白文印二方。朱文鑒藏印二方:“無所住齋鑒藏”、“雪浪齋主人四十以後審定真跡”。

《竹蘭石圖》軸,清,鄭板橋,紙本,墨筆,縱123cm,橫65.4cm。

《蘭花圖》軸

《蘭花圖》縱96.3cm,橫48.2cm,軸畫上方自題:“乾隆癸酉十二月二十五日,為粹西張道友寫蘭。板橋居士鄭燮。”鈐“鄭燮小印”白文印、“揚州興化人”白文印。左下又題:“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板橋又題。”鈐“鷓鴣”朱文印。癸酉為乾隆十八年(1753年)。

鄭燮善畫蘭花,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亦有所創新。他評石濤畫蘭稱:“石濤和尚客吾揚州數十年,見其蘭幅極多,亦極妙。學一半,撇一半,未嘗全學。非不欲全,實不能全,亦不必全也……。”他從書法中得到啟發,主張“以書之關鈕透入於畫”,畫蘭則“蘭葉用焦墨揮毫,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因而他所畫的蘭花既融入了隸書的陽剛之美,又吸收了草書的機趣天然。

《蘭花圖》軸畫蘭花三叢,濃墨寫蘭葉,縱逸多姿;淡墨畫蘭花,花心用濃墨點醒,透露出蘭花的幽香和生機。在構圖上,三叢蘭花錯落有致,蘭葉相互呼應,以增強畫幅的整體感。兩處題跋的安排打破了畫蘭普通的三角形平穩構圖,別具一格。

《蘭花圖》軸,清,鄭板橋畫,紙本,墨筆

鄭板橋的畫墨筆竹石圖軸

《墨筆竹石圖》軸,清,鄭燮繪,紙本,墨筆,縱127.6cm,橫57.7cm。

畫上自題:“飲牛四長兄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屢索予畫,未有應之。乾隆五年九秋過予寓齋,因檢家中舊幅奉贈。竹無竿,蘭葉偏,石勢仄,恐不足當君子之意,他日當作好幅贖過耳。板橋弟鄭燮。”鈐“鄭燮印”、“克柔”印。乾隆五年為1740年。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今興化市,舊屬揚州府)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官山東縣令等職。為人耿直,不事權貴,能書擅畫,工繪蘭、竹、石等。其畫取法於明徐渭、清石濤等的大寫意,運筆秀勁瀟灑,橫塗豎抹而不失章法。書法創“六分半”體,又稱“亂石鋪街體”,以隸書體參入行、楷體而別有韻致。著有《板橋全集》。因其獨具藝術創新的言行和長期流寓揚州賣畫,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