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黃歷密碼(二)——認識天幹地支和生辰八字
清舟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學過一篇《登泰山記》,其中有一句交待時間的話,叫作“戊申晦”。老師告訴我們,“晦”是農歷每月的最後一天。至於“戊申”,就沒講清楚,只告訴我們這是古代的一種計日方式。我那時已聽過很多傳統評書,如《嶽飛傳》、《楊家將》、《三國演義》等,通過這些傳統評書,我已經很熟悉這些天幹和地支了,於是就特別想知道它們是如何計日的。但遺憾的是老師最終也沒能回答我的問題。
現在全社會都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弘揚傳統文化就必須閱讀古代典籍。閱讀古代典籍就必然遇到我當年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這裏就先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幹支歷法。
幹是“天幹”的簡稱,天幹共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的簡稱,地支共有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就用它們來計年、月、日、時。具體的做法是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成為一組幹支作為一個計時間的單位。譬如天幹的第一個是“甲”,地支的第一個是“子”,那麼幹支組合的第一個就是“甲子”,用它來表示的年就是甲子年,用它來表示的日就是甲子日,月和時辰也同樣如此。甲子之後依次是乙醜、丙寅、丁卯、戊辰……至到癸酉。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天幹已經用完了,而地支還有兩個沒有用上。那麼就用甲與戌相配,組成“甲戌”,之後是乙亥、丙子、丁醜……這樣一直排列下去,直到癸亥,天幹和地支都恰好用完。因為天幹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兩者的最小公倍數是六十。所以從第一個天幹甲與第一個地支子相配級成甲子,到最後一個天幹癸和最後一個地支亥相配級成癸亥,就會出現六十種組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六十甲子,也稱為六十花甲子或六十花甲。如果用它們來計年,那麼從甲子到癸亥的一個甲子周期就是六十年。所以人們便用“花甲”來代指六十歲。
如果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辰都用上面說的幹支計時系統表示出來,那麼就應該有四組幹支,共八個字,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生辰八字。古人寫生辰八字是豎著的,這樣看起來就像四根柱子,所以生辰八字也稱為“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