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木頭,為何只有桃木能辟邪說出來你或許不信,跟一人有關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禮記·祭義》。數千年,古人相信神話傳說,認為大自然的一切都有鬼神主宰,人們也尊鬼敬神,祭祀鬼神,同樣也相信人死後,會前往一個叫“鬼域”的地方,為了防止它們害人,人們會隨身攜帶桃木。
廣告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孩子越來越叛逆,怎麼教育也不聽,還越來越抗拒,不知道怎麼辦了?
桃木辟邪歷史由來已久,但是為什麼唯獨是桃木呢?而不是梨木、竹呢?古代神話傳說不勝枚舉,但桃木辟邪卻很少,不過它們留下的傳說卻家喻戶曉,不然也難以流傳桃木辟邪一說。第一個神話傳說是《山海經》當中的誇父逐日。
《山海經·海外北經》載: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誇父一族是大地之母的後裔,他們為什麼會突然追日,在歷史學界說法不一,有的歷史學家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他們是在躲避一場旱災。
也有專家認為,誇父一族因為協助蚩尤,結果被黃帝趕盡殺絕,他們不得不遷移,結果死在半道上,“鄧林”就是桃林,從正統的思想上來講,桃林可以壓制鬼怪,也能壓制蚩尤,蚩尤的屍身或許就埋在桃林下,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另外一種說法是源起大羿,它也是《山海經》當中的神話人物,相傳大羿從河伯手中救下了洛水水神宓妃,又射下了九日,然後最後宓妃(嫦娥)奔月,大羿也被桃木擊殺,死後他就被封為宗布神。大羿死後,就守在桃樹下,牽著一只老虎,每一只進入鬼蜮的鬼都要接受他的檢查,若是惡鬼就會被老虎吃掉。《淮南子·詮言訓》中說:棓,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桃木在《山海經》一類的神話傳說當中占據了驅魔辟邪的主要地位,先秦時期人們已經開始使用桃木進行“除災”儀式。
《左傳·昭公四年》就記載了一場先秦的“除災”儀式,夏天天氣炎熱,為了能夠快速降溫,人們在冬天的時候將冰塊藏在冰窖當中,藏冰的時候要宰殺黑色的動物祭祀寒神,夏天取出來時,要用桃木做成的弓箭和棘制的箭射向冰窖當中。西周末年,諸子百家爭鳴,道家老子吸收《山海經》的神話傳說,整理編寫了《道德經》,道教在老子的基礎上,將《山海經》的神話故事加以完善,尊為道教神話,而桃木也慢慢演變成道教專用的驅邪劍。漢代道教興盛,民間也采用桃木辟邪,《後漢書·儀誌》中雲: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如法,以施門戶。
宋代人還在桃木板上寫上對聯,掛在門上,意為壓邪。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古代醫生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主要是因為邪氣入體,而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夠壓制邪氣,比如李時珍就非常支持這種說法,他在《本草綱目》就提到了:桃味辛氣惡,故能厭邪氣。數千年來,人們都相信桃木能夠辟邪,久而久之,這種文化觀念就傳承了下來,即便道教衰落了一段時間,但是民間的一些地方的風俗中依舊還有桃木可以辟邪的說法。
這種說法源起神話傳說,不過你有沒有註意到,《山海經》當中的神話傳說雖然聽起來荒誕離奇,但從古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你就會發現上古時期遠比你想象了要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