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明十三陵千古風水之謎
1,明朝十六個皇帝為何稱十三陵: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有說當和尚的,有說燒死的,總之下落不明,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後和大臣的旨意下朱祁鈺即了帝位(景帝),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景帝朱祁鈺被害,英宗不承認朱祁鈺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提前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2,明十三陵皇帝排序:
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3,明十三陵的風水格局:
明十三陵始建於永樂七年(1409年)。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朱棣皇帝命江西廖均卿風水師在現在的北京昌平區境內找到了這一片山地,經朱棣親自勘察確認後並封為天壽山,朱棣死後葬於此地。以後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繼把陵墓建造在這裏,在具體確定他們的墓址時,都有風水師參與點穴的。
十三陵所處的地形是北、東、西三面環山,南面開放寬敞,山間眾溪匯於陵前河道後,向東南奔瀉而去。尤其是長陵位於來龍的正脈,陵前6公裏神道兩側有兩座小山,東有蟒山形成龍山、西有虎峪山作為虎山,位於天壽山南面相對而峙,溫榆河與其它小河蜿蜒往東南方匯聚成一湖泊,解放後已建成十三陵水庫,龍盤虎踞把守著十三陵水口,重巒疊章,如拱似屏,氣勢宏偉的帝王陵墓。符合背靠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的四靈方位風水格局。天壽山主峰海拔700米,山勢延綿,龍脈旺盛,陵墓坐北朝南而立,靠山雄偉壯觀,左右護砂環抱,朝向南面遠處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開闊。陵墓的明堂平坦寬廣,山上草木豐茂,地脈富有生氣,無疑是一處天造地設的帝陵吉壤。讓人覺得作為一代風水宗師楊筠松的傳人,明朝初期的廖均卿風水師,把風水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也是中華風水文化極致的表現。
4,明十三陵風水真的完美無缺嗎?
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遷都北京,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死於1424年,終年65歲,成祖是葬在明十三陵的第一位皇帝為長陵。成祖皇帝葬入十三陵以後,相繼有十二為皇帝葬入十三陵,據筆者統計葬入的這十二為皇帝,其中只有世宗皇帝壽命達到60歲,神宗皇帝壽命是58歲,憲宗皇帝是41歲,其它九位皇帝壽命均不足40歲,人的壽命不足60歲為短壽之人,因為60年為一個輪回,所以古代有60還甲子之說。這說明了明十三陵的風水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眾所周知,無論是專業的風水師,還是不懂風水的一般人,都認同明十三陵是一塊風水寶地,為什麼這塊風水寶地埋葬的皇帝多是短壽之人?這是專業風水師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自古以來有不少專業風水師對明十三陵的風水做過評論,但都是照本宣科,無非都是贊美,後有玄武,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朱雀,明堂寬敞,綠水環抱等等。
5,中華風水文化的核心理論?
古代風水指的龍,穴,砂,水,向地理五訣是中華傳統風水文化的核心理論:一龍指的是蜿蜒的山脈就像一條巨龍,風水師要沿著這條龍脈為福者選擇墓地。山本靜妙在動中,千裏來龍,但看入首八尺,入首處水曲則龍生,水直則龍死,水聚則龍住,水去則龍行。有起有落,有粗有細,有曲有直,有開有合,起伏彎曲活動為真龍。來龍氣勢猶如萬馬奔騰,從天而降,這是王侯葬地;來龍氣勢如巨浪,重山疊障,護衛重重,這是高官葬地。
二穴指的是以龍脈來選定墳墓的位置,山地龍脈隱伏在地中,在龍脈止聚的地方象手掌那樣平坦,因此,山地龍脈點穴要選低處葬,也就是說山地龍脈要選腳葬大吉;葬在龍鼻或龍額上吉,葬在龍耳或龍腹上吉;葬在龍角或龍眼上兇,葬在龍口或龍的胸肋上大兇。
三砂指的是墓穴前面中明堂兩邊的護砂(左右輔山),左面龍砂要動,右面虎砂要靜。龍虎二砂護穴不可忘,富貴有保障。缺一砂不美,缺二砂不葬。龍抱虎出知府,虎抱龍代代窮。
四水指的是墓穴前面的水有講究,屈曲環抱為吉水,直衝斜射為兇水,水本動,妙在靜中;吉水必是朝懷聚面,兇水必是瀑面衝心,反身割腳,漏腮淋頭;財富多少看水神。
五向指的是墳墓的立向(也是墓碑的朝向)。過去墳墓立向,開始把圓周分成24等分即是24個朝向,搞得太繁瑣,後來精明的風水師又把圓周分成12等分即是12個朝向,就是長生,沐浴,官帶,臨官,帝王,衰,病,死,墓,絕,胎,養。古今風水大師通過大量風水實例證明:沐浴,墓,胎,養這四個方位的朝向均為平向;衰,病,死,絕這四個方位的朝向均為大兇向;冠帶,臨官,帝旺這三個方位的朝向均為次吉向;長生方位的朝向才是最吉的向。點穴立向眼要明,陰水陽水要分清;陽龍順行陰龍逆,八龍具宜向長生。立向的關鍵是如何收水和撥砂,風水師不會撥砂,禍事如麻;不會收水,百事見鬼。
6,解秘明十三陵皇帝為何多為短壽之人?
一是明十三陵的風水格局龍穴砂水四項均符合風水標準。再是通過測量得到以數據,長陵、獻陵、茂陵、慶陵皆為坐癸山朝丁向;景陵和永陵坐寅山朝申向;泰陵和思陵為坐子山朝午向;康陵和定陵坐戌山朝辰向;德陵坐卯山朝酉向;裕陵坐醜山朝未向;昭陵坐亥山朝巳向。
前面講了中華風水的核心理論是龍,穴,砂,水,向地理五訣。用中華風水的核心理論去衡量明十三陵的風水策劃,發現明十三陵的龍,穴,砂,水這四項的風水策劃基本符合中華風水的核心理論,只有在立向上違背了中華風水的核心理論,確切的講一是沒有立長生向;二是沒有統一朝向,在同一家族,在同一墓地,立向不統一這是大忌。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導致了明十三陵的皇帝多為短壽之人,切記!十三陵皇帝多為短壽之人都是立向惹的禍,這也成為了十三陵風水的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