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30字左右
導語:大家對重陽節的起源並不了解,只知道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麼一個節日,大家就沒有深入的去了解了。究竟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這個我們就要追溯到遠古的祭祀活動了。下面為您概括了重陽節的來歷簡介,一起來讀讀這關於重陽節的來歷30字左右的簡短介紹吧。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30字左右
重陽節
重陽節最早起源於祭祀、自然崇拜。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這也是重陽節相關儀式、信仰的民間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季節有了新的認識,九月祭火星的儀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儀情形可以從江南部分地區的重陽祭竈(家居的火神)習俗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
重陽節各地風俗
重陽節
廣東:廣州過重陽節,民眾登白雲山,賞秋、健身。吳川地過重陽節,享宴高會,擺敬老宴。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陽江市過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紙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
港澳: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在港澳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廣西: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是嶺南風俗之一,慎終追遠、顧本思源的傳統數千年來沿襲至今。
福建: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相傳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升天之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裏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海南:海南過重陽節有登高望遠、插茱萸、送“重陽糕”、“趕山貓”、洗艾葉水等習俗。
江蘇: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面食。無錫市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外國:
韓國:韓國古代將重陽稱為重九,從新羅時代就有在這一天登樓吟詩的習俗。到了高麗朝,九月初九的宴會甚至成為帶有國家性質的習俗。 習俗活動主要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遊戲,放風箏。
日本:日本的重陽節於平安時代由中國傳入,平安朝的王公貴族每逢農歷九月初九便在宮中舉辦賞菊宴。日本人還會在重陽節前一天晚上將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陽節被露水打濕後來擦拭身體,以此祈求長壽。 習俗活動主要有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