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習俗和飲食習慣
漢族的習俗和飲食習慣【文化信仰】 漢民族傳統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 文化的社會基礎中對道家、佛家諸說多有崇敬!然而遺 憾的是,近現代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人們的功利主義 思想逐漸占據主流形態,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宗教卻逐漸 式微,民眾有許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建築形式】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 都是坐北朝南,註重室內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 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漢族音樂】 漢族是有音樂傳統的民族,漢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創造。秦以前,漢族先民已創造了樂 器和樂曲,發明了樂律。漢唐盛世,漢族音樂以歌舞 音樂見長;宋元以後,則以戲曲音樂為主。當今世界 公認的音樂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漢族稱三分損益律)、 純律及平均律,漢族皆獨立發明,其成果如車條之輻 輳,匯入世界音樂理論之軸心。 【飲食習慣】 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 豆制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 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 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面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
漢族講究並 善於烹任,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 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 八大菜系。土族的習俗和飲食習慣 服飾 土族服飾具有獨特風格。男女上衣都有繡花高領。男子常穿小領斜襟、 郵票上的土族 黑邊的長袍,腰系繡花長帶,穿大襠褲,系兩頭繡花腰帶,小腿紮上黑下白的綁腿帶,戴氈帽,穿雲紋布鞋,老年人在長袍外套黑坎肩。婦女穿繡花小領鑲花邊斜襟衣衫,兩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 藍、紫鑲花邊坎肩,腰系銹花寬腰帶或彩綢帶,懸掛花 手帕、 花錢袋、荷包、小銅鈴等。褲腿外夾1 尺高褲筒,下沿 黑色搭配鑲邊。穿繡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種“扭達”頭飾。 飲食習慣 土族的飲食習慣與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的生產特點 有蘿蔔、白菜、蔥、蒜、萵筍等10余種,平日多吃酸菜, 肉食。愛飲奶茶,吃酥油沙面。喜慶節日,必做各種花樣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豬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歡飲酒,多數人自家釀青稞酒。飲食衛生也很講究。用飯時每人都有固定的飯碗、筷子,請客 吃飯也是每人一份。 建築 房屋建築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內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廁所、菜園和打谷場。房子為平頂, 上面可儲放糧草。房子多為三間一組,中為堂屋,一側為臥室,另一側為佛堂。
土族的房屋建築臥 室為炕的暖炕,連著鍋竈。住室的棟梁和門窗上大多雕刻著或描繪著象征牛羊健壯、五谷豐登的彩色 花紋圖案,鮮艷美觀。 禮儀 土族人民有重禮儀的傳統。尤其註重尊敬長者,如路遇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土族人熱情好 客,忠實守信。客人來時;主人常說:“客來了,福來了!”客人在鋪有大紅羊毛氈的炕上,先敬一杯 加青鹽的濃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鍋饃”。若是貴賓,桌上加擺一個插著酥油花的炒面盆,端 上大盤手抓肉塊,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壺上系一撮白羊毛。喝酒時,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 “上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對空彈三下即可免喝。 喪葬 喪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區行 土葬。土族人禁忌眾多,主要有,忌 圈內大小便,認為這會影響牲畜的生長;忌諱用有裂縫的碗給客人倒茶; 不能問客人“吃飯沒有”或“吃不吃飯” 等話;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 失禮,會被認為是下逐客令;進土族 人家,必須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 應後,才能入院內;年輕婦女的臥室 不得隨意進入,不能同未婚姑娘開玩 笑;忌客人數他們的羊只;在佛堂、 大殿內忌吸煙、吐痰、亂翻亂摸和大 聲喧嘩;忌從僧侶的跪墊和其他物品上跨過;忌對酥油燈打噴嚏和咳嗽;在佛堂裏轉經輪時,必須從 左向右,不可逆轉;寺院附近禁止打獵和隨地大小便還有高聲喧嘩。
回族的習俗和飲食習慣 飲食習俗 回民飲食禁忌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殺而死的動物都被看作自死物。禁食動物血液,宰殺動 物要放盡血。禁食豬肉,農戶亦不養豬。禁食兇禽猛獸,禁食無鰭水產品等。牛、羊、雞、鵝、鴨、 鴿以及魚、蝦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回民禁食非經阿訇宰殺的動物,所食畜禽要請阿訇宰殺。阿訇口 念“太思米”下刀,放盡血。這些禁忌根據主要出自 《古蘭經》:“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 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 的、觸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古蘭經》還說: “凡為勢所迫,非出自願,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 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善的,確是至慈 衛生習俗回民非常講究清潔衛生,這是伊 斯蘭文化所倡導的。回民禁食自死動物、兇禽猛獸、 動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衛生上的原因。 回民十分註意個人衛生,同時,為使空氣潔凈清香, 家家都有香爐,常燃芭蘭香。穆斯林在禮拜前要行凈禮,包括沐浴、凈衣、潔處等,主要指凈身。清 真寺耳房內掛有凈禮圖,讓青少年穆斯林學習凈禮的程序。寺內設有水房,供穆斯林禮拜前沐浴。凈 禮分大凈和小凈,既是禮拜前的沐浴儀式,同時也是指一種身體潔凈狀況。
小凈指用水洗身體的部分, 大凈指用水清洗全身。以潔身的形式達到清除邪念疑慮,進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 婚姻習俗 歷史上曾有“回女不嫁漢男,回男不娶漢女”的現象,如今回漢團結進步,回漢通婚已不鮮見。但 原則上要求雙方信仰一致,婚前漢人要敬(真)主信(伊斯蘭)教,由阿訇起經名(回名),生活習 慣隨回。婚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伊斯蘭的特色,如婚前一 日要請阿訇講經、炸油香待客。正日迎親不請樂班吹打。 婚禮由阿訇主持,並由阿訇作證婚人。在阿訇主持下, 男女雙方交換“口喚”,即用阿文寫的結婚證書,隨之由 阿訇領一對新人讀“伊紮布”即證婚詞。婚宴豐盛,但不 以煙酒待客。 喪葬習俗 回族提倡厚養薄葬,對老人生前孝敬厚養,歸真後 一律簡易土葬。同時還提倡“速葬”,葬期一般不超過三 天。出殯之日,首先為亡人沐浴凈身,裹以白布,然後 將其移至經盒內,在阿訇的主持下眾親友為亡人作殯禮, 再送遺體去墓地入土埋葬。回族主張節儉辦喪事,不用 任何陪葬品,葬制平等,無富貴貧賤之分。也不為死者 設靈堂,不掛遺像,不燒錢化紙,唯在屋內晝夜點燃芭 藏族的習俗和飲食習慣喪葬習俗 西藏人死後有六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圓寂的達賴喇嘛死後,在布達拉宮裏把他的遺體 修放在一座塔裏,裝飾這座塔就用去 14 萬兩 黃金。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 成胎兒在母體中的形態懸掛於樹幹上。美麗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禮,目前仍沿襲著傳統的習俗。外界人不知“天葬” 是怎麼回事,覺得很神秘。其實,每個民族有自己特定的風俗,嫁娶婚喪,各自都有獨特性。這其實 是企圖利用行政手段幹涉民族風俗習慣的拙劣做法,結果必然是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人的心理起 著很大作用,已經形成的觀念是無法隨著一紙公文得以改變的,更何況這是當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尤 其是信仰宗教的人認為,天葬寄托一種靈魂升上“天堂”的願望。 藏族通行天葬(即鳥葬),僧人圓寂和某些在林區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獲季節忌行火葬。 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條件限制,一般認為是不吉利的。婦女分娩要離開居室或到他處。 飲食習慣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後磨制 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團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 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軸上下衝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 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愛吃風幹的牛羊肉。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藏族者為 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 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座,要盤 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 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 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 地區也不吃魚肉。敬酒時,客人須先用無名指蘸一點酒彈向空中, 連續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著輕輕呷一口,主人會及時添滿,再喝一口再添滿,連喝三口, 至第四口時,必須一飲而盡。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 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 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忌諱別人 用手觸摸頭頂。 服飾特色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 地域,有著 不藏族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 婦女冬穿長 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 的襯衣,腰 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藏族同胞特別喜愛 “哈達”,把 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 一般寬約二 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 每有喜慶之 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 都要獻哈達 以示敬意。 藏族廣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 等地,服飾 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