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經大全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
法天|佛教經典| 連載中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五卷,趙宋法天譯。明寶光明陀羅尼之法門。多與華嚴經十住品及賢者品同。佛在鷲峰山中,與無量大菩薩俱。普賢與佛,問答法界深義。妙吉祥請問寶光明總持法門,佛令轉問普賢。因問覺與覺者二字之義。舍利弗廣嘆菩薩智能,不可角敵。次有法慧菩薩入定受加,出說十住法門。(與華嚴經十住品長行偈頌俱同。)普賢菩薩贊嘆印證。舍利弗自嘆從來未聞。佛命其廣集諸天,重請妙吉祥說法。妙吉祥許已,大地震動,十方雲集,乃相與問答,令眾獲益。普賢復問如來大悲之義,復請如來說寶光明總持陀羅尼。舍利弗又與妙吉祥問答妙法,住世幾何。妙吉祥復問佛持經之福,謗經之罪。普賢又問持經者當生何土。又問雲何得此寶光明總持法。佛答以一法,謂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謂離於瞋恚,善言誘喻。阿難又問佛聞經之處。佛又為普賢菩薩說偈。
3.40 萬字 |2022-11-06 14:10更新
過去現在因果經
求那跋陀羅|佛教經典| 已完結
《過去現在因果經》,凡四卷。又稱《過現因果經》、《因果經》。為劉宋求那跋陀羅所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系采釋迦自傳之形式,說其過去世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師事普光如來,至成佛後所說的本生之事跡,由於此一因緣,故於現世能成就一切種智。為漢譯經典中,極具文學價值之佛傳。此經另有繪卷形式之繪因果經(迄今流行於日本)。另有兩種同本異譯本:後漢竺大力與康孟詳所譯之修行本起經、吳·支謙所譯之太子瑞應本起經兩卷,此二本亦收於大正藏第三冊。然開元釋教錄則謂,除上記之外,另有三種異譯本,即:後漢支曜所譯之小本起經二卷、後漢康孟詳所譯之太子本起瑞應經二卷、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之過去因果經四卷,惟此三本今皆不存。
5.28 萬字 |2022-10-17 20:05更新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般若|佛教經典| 已完結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唐·般若譯。略稱《本生心地觀經》、《心地觀經》。收在《大正藏》第三冊。內容敘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為文殊等諸大菩薩開示出家住阿蘭若者,如何觀心地、滅妄想,而成佛道之事。全書計分序品、報恩品、厭舍品、無垢性品、阿蘭若品、離世間品、厭身品、波羅蜜多品、功德莊嚴品、觀心品、發菩提心品、成佛品、囑累品等十三品。本經的成立系以《般若》、《維摩》、《法華》、《華嚴》、《涅盤》等大乘佛教思想為基礎,而建立三界唯心唯識說。在實踐方面,本經主張彌勒信仰,按經中所述也可隨意往生十分方凈土,教人應持守瑜伽、梵網等大乘戒,並勸修《真實經》等所說的三密修行。保留部分以欲望克欲望的勸解理念。是佛教歷史上的一部經典著作。
6.35 萬字 |2022-10-18 14:08更新
六度集經
康僧會|佛教經典| 已完結
《六度集經》收錄多種本生經及各種本生故事,依六波羅蜜之次第分類,與其他本生經之雜然列舉不同。佛教講究修六度,,也稱六波羅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項修持內容。六度集經分六章,即(1)布施度無極章,(2)戒度無極章,(3)忍辱度無極章,(4)精進度無極章,(5)禪度無極章,(6)明度無極章。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須大拏經〉分別相當於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的《大意經》、西秦·聖堅譯的《太子須大拏經》。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經〉相當於後漢·安世高譯的《太子墓魄經》及西晉·竺法護譯的《太子墓魄經》。〈頂生聖王經〉相當於宋·施護等譯的《頂生王因緣經》。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當於西晉譯者佚名的《睒子經》及西晉·聖堅譯的《睒子經》。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當於吳·支謙譯的《九色鹿經》。
8.07 萬字 |2022-10-20 15:56更新
大方廣十輪經
佚名|佛教經典| 已完結
《大方廣十輪經》,梵名Das/a -cakra-ks!iti-garbha 。凡八卷。譯於北涼,譯者佚名。又作方廣十輪經、十輪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述說地藏菩薩之功德,並說依十種佛輪及三乘之十種依止輪,可以轉十惡業輪等。凡十五品。其異譯本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共十卷八品,系唐永徽二年(651)玄奘於京師大慈恩寺譯經院所譯,由大乘光等筆授。蓋本經旨在融合三乘以歸於大乘,並對破戒之比丘闡釋作‘勝想’之功德,及敘說地藏菩薩現沙門之像,以濟度末法濁世之眾生。此乃針對‘唯有一乘說’之思想而加以反駁,故隋代之信行乃依據本經而提倡‘普佛普法’之說,於其所著三階佛法一書中,共有百余處引證本經之說。此外,本經卷三所揭示之‘十種王輪’之說法,恐為後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來。[開元釋教錄卷四、卷八、卷十一、大唐內典錄卷六、卷九、古今譯經圖紀卷四]
5.84 萬字 |2022-11-02 08:26更新
公是先生弟子記
劉敞|佛教經典| 已完結
〖公是先生弟子記〗四卷。宋劉敞(1019-1068)撰。劉敞為北宋著名經學家,世稱為“公是先生”,故以其為書名。此編雖題作“弟子記”,似由其弟子記錄而成,但晁公武《郡齋讀書誌》卻認為,此書為劉敞自記成問答之言,並非由其弟子記錄而成;《四庫全書總目》亦說:“蓋說言弟子之所記。而文格古雅,與敞所註《春秋》詞氣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書中以問答體,闡述了自己研經後的自得體會,並對王安石的“新學”觀點進行了批駁,對程顥、程頤、歐陽修、蘇拭等人亦有所指斥。認為“淫聲出乎律呂,而非所以正律呂也”,“小道生乎仁義,而非所以明仁義也”。“八音不同物而同聲,同聲乃和;賢能不同術而同治,同治乃平”。“忘情者自以為達,悖情者自以為難,直情者自以為真,三者異造而同亂”。“學不可行者,君子弗取也;言不可用者,君子弗詢也。”“無為而治者,因堯之臣,襲堯之俗,用堯之政,斯孔子謂之無為也”。諸如此論,都為有感而發,蓋劉敞所處之時正為三黨交證時期,而敞獨蕭然處於門戶之外,故其所論比較平和。至於其稱老子之“無為”,則為王安石新法所發;辨孟子之人皆可以為堯舜,則為王安石自命為聖人發,故其說不免稍激。作者為學獨抱遺經,猖於聲譽,不與伊、洛諸人傾意周旋,故其著作亦一仍其人,在北宋諸儒著作中,獨樹一幟,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劉敞《墓誌》及《宋史·劉敞傳》均著錄為五卷,《郡齋讀書誌》作一卷,清修《四庫全書》時,厘為四卷。有《四庫全書》及《知不足齋叢書》本傳世。
2.21 萬字 |2022-03-30 08:11更新
增一阿含經
伽提婆|佛教經典| 已完結
佛教基礎經典。北傳四部阿含之一。前秦僧伽提婆譯。51卷(一作50卷)。因經文按法數順序相次編纂,故名。相傳原由前秦曇摩難提誦出梵本,竺佛念傳譯,曇嵩筆受,後經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盡錄偈頌。但譯文未能盡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訂。據《精刻大藏經目錄》(支那內學院編)記載,別譯零本現存30種。《增一阿含經》與南傳《增支部經典》大體相應,後者收經比前者為多。此經原為四分八誦,但現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標有“第四分別誦”外,其余各分均不標誦。全經共有52品,472部經。其中《序品》一經,以頌文概敘本經意旨,以及囑付流布等事。其余各品次第系一法至十一法。
48.16 萬字 |2022-05-19 17:3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