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地柏樹
墳地柏樹怎樣栽?墳地種柏樹,不能太靠近墳墓!風水危害很大!陰宅一般都種有松樹、柏樹,象征著死人的意念永存。此外,種上松柏樹還有水土保持、保護墳冢的作用。墳墓是人類所特有的生命終結之後的安置之所,《呂氏春秋》解釋喪葬風水學的由來說道:“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其子也,病於肌骨,性也。所重所愛,死而棄之溝壑,人之情不忍為,故有葬死之義。葬也者,藏也……”。
墳地柏樹
天子陵墓前為何不種柏樹《禮記》載:“尊者丘高而樹多,卑者封下而樹少。天子墳高三刃,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這裏宣稱的以樹品種代表尊卑等級的方式從西漢開始便得到了貫徹落實。因此天子、達官貴人、豪紳地主、平頭百姓墓地種植的樹就開始不一樣了,象征天子身份的樹木就從柏樹演變為松樹,所以天子陵墓不再種植柏樹。 在漢代無名氏作品《古詩十九首》中可以讀到描述墳墓的句子,如“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又如:“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短短幾行就描寫了城郭之外墓地的蕭瑟和一種缺失生命感而產生的蒼涼景觀。在這兩首詩中,“丘”與“墓”被囫圇吞棗地當做一個意思,但實際上二者在先秦時期還是存在一些區別的。“丘”在現代已經不被用來指代墳墓,而是用在“丘陵”等詞語中表示不高的山地或小土坡。古代四大盜墓門派裏面就有發丘派,其門人又被叫做發丘將軍,可見“丘”即使與墓地有所區別,也還是有極大關聯。其實“丘”指的是墓地的封土。《周禮?春官?冢人》說道“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這表明封土高度和植樹數量是與墓地主人的身份地位相對應的,是周朝封建等級制的一種典型表現。漢代也有相同的制度,《漢律》:“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既然封土是有高度的,肯定就會被堆砌得像一個小山坡,但是受到人力、科技水平的限制又不會很高,所以丘從指代墳墓逐漸演變成指代不高的小山坡、丘陵,是一種文字的自然演變過程,但是其意義還是存在內在關聯,有跡可循。
中西墳地柏樹風水不同在古羅馬時期棺木往往都是用柏樹做成的,而且希臘人和古羅馬人都會將柏樹枝放入靈柩之中,祈求死者在西方極樂能夠得到安寧和幸福。同樣,中國人對柏樹也懷有濃烈的好感,往往將柏樹與松樹、柳樹等一起栽種在墳地旁,象征死者的長眠不朽,世界能得以安寧幸福。而中國人在死者的墳上及墳地栽柏是寄托一種讓死者“長眠不朽”的願望。中國人之所以有在墳地種植柏樹與一個傳說是分不開的。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魍魎的妖獸,無惡不作,甚至偷食屍體,許多屍體都遭到魍魎的褻瀆。這魍魎不僅神出鬼沒而且靈活無比,人們難以防範。但是後來人們發現這魍魎十分懼怕老虎和柏樹,所以古人就開始在墓地旁邊立石虎種植柏樹。晉朝的《博物誌》一書記載了另外一個大同小異的故事,即秦穆公之時有人挖地得到了一個長得像羊的東西,這人在路上遇見兩個小孩子,小孩子告訴這人說這東西叫“蝹”,經常在地底下吃屍體的腦袋,如果想要殺掉它必須以柏樹的東南面的枝條插在它的頭上。所以從秦穆公之時就開始了在墓地旁種植柏樹的傳統。
墳地種柏樹註意事項松樹,柏樹長在墳上,如果根盤在棺上,使陰魂受纏,陽人事事不順,口舌事非相繼而來。法堂是官司敗訴,其家婦人心情不平,所以要杜絕墳周圍15米左右有電小孩泉的這種樹木出現會家中出現男女小孩連連死亡。`墳周圍3、5、10米之內最好栽龍松,它的貴處是大量造氧,能控制千米以上的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