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八卦、炎帝《連山》、黃帝《歸藏》對應《山海經》
伏羲八卦、炎帝《連山》、黃帝《歸藏》對應《山海經》
《山海經》這部書,初看起來雜亂無章,其實它的敘事手法極有規律,它完全是建立在中國古老易學體系之上,傳遞著上古帝王以卦位王天下的思想。
《山海經》這部書總是與“八”字有著不解之緣,比如“伏羲有子八人”;炎帝傳八世;少昊傳八世;黃帝傳八世,《海外經》和《大荒經》分為東、西、南、北,共四經,四象生八方;《五臧山經》和《海內經》分東、西、南、北、中,共五經,也存在四象生八方,所有這些是出於巧合,還是人為使之?作者認為是後者,是人為造成這個局面。也就是說:《山海經》這部書裏面包含著八卦、九宮的易學理論體系。
之所以《山海經》讀起來淩亂,那是因為我們還不掌握《山海經》的寫作手法,還不掌握《山海經》中包含著哪些古老的易學體系。
在本章開篇中,作者講過:“《山海經》記載的歷史時期,上至伏羲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下至夏桀亡國戰章山,從公元前3100年,一直記載到公元前1675年。在這段歷史時期,華夏祖先至少使用過伏羲八卦、炎帝《連山易》、黃帝《歸藏》這三部治國理政的易學經典。”有了這個梗概的思路,我們順藤
摸瓜,將《山海經》四部十八卷,對照伏羲八卦、炎帝《連山》、黃帝《歸藏》的卦象進行分析,最後作者得出結論:
(一)、《海外經》南、西、北、東四卷,整體是按地道右旋的方式開始敘述,敘述的角度是環形的,就像八卦圖形一樣周而往復,說明《海外經》描寫的是地盤。地盤寫地理,天盤寫天文。《海外經》第一卷起自《海外南經》,說:“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西南”二字,明顯是提示我們,《海外經》首卦為伏羲先天八卦西南震卦,是伏羲先天八卦卦象。《周易·說卦傳》第五章說:“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海外經》南、西、北、東四卷是伏羲先天八卦象,還體現在《海外經》各個國家的圖騰多是“其為人”,“其”就是“旗”。參見本書第四章《山海經》是華夏圖騰史。“其”,實質就是“旗”——旗幟,上古圖騰徽記。
《海外南經》說:“三苗國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一曰三毛國。
臷國在其東,其為人,黃,能操弓射蛇。一曰臷國在三毛東。
貫匈國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一曰在臷國東。
交脛國在其東,其為人,交脛。一曰在穿匈東。
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一曰在穿匈國東。”
“其為人”,就是說這些國家的旗幟上,畫著的圖騰是人形。人形、人身、人首,都是人皇時代的圖騰徽記,人皇在伏羲前。《海外經》四卷圖騰是“旗為人”的國家,有很多都是在伏羲之前就存在的人皇時代的國家。
(二)、《大荒經》東、南、西、北四卷,整體是按地道右旋的方式開始敘述,敘述的角度是環形的,就像八卦圖形一樣周而往復,說明《大荒經》描寫的也是地盤。地盤寫地理,天盤寫天文。《大荒經》第一卷起自《大荒東經》說:“東海之外,大壑,有少昊之國。”“少昊之國”在伏羲後天八卦的東南艮卦。
按伏羲昭穆輪值帝制,西北方的少典氏叔均,要在帝江死後,來東南艮卦出任帝王,但叔均機敏過人,變伏羲八卦為《連山易》,根本就沒來,而是把自己所在的西北兌卦與少昊的艮卦,卦名互換,不管怎麼說,首卦也算是起自“艮卦”,但叔均的“艮卦”在西北,與《大荒東經》中的“艮卦”在東南,正好是面面相對。南宋理學家朱震說:“《連山》首艮者,八風始於不周,實居西北之方。”以上說明《大荒經》中,既有伏羲後天八卦的卦象,也有炎帝《連山易》卦象。
《大荒經》四卷中,既有伏羲後天八卦的卦象,也有炎帝《連山易》卦象,還體現在《大荒經》所敘述的各個國家圖騰徽記,都使用了“有”字,比如“有
某國”。“有”是族徽,上古氏族大旗。參見本書第四章《山海經》是華夏圖騰史。
《大荒東經》說:“東海之外,大壑,有少昊之國。少吳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
帝俊伏羲,按照八卦,分封給後稷、臺璽、黑齒、帝鴻(帝江)、禺號、晏龍、中容、季釐八個兒子,每人一面大旗,並讓他們走下昆侖山,派駐到四面八方。“有”是族徽,表現在金文“有”字,描畫的是戰殳(叉形長柄武器)上掛著一面旗幟。由於伏羲向四面八方派駐了八個兒子,《海內經》才說“伏羲有子八人”,《海內經》文中的“有”字,也是名詞,是封侯所賞賜的旗幟。事實上,伏羲的兒子何止八個!《山海經》中有名有姓的兒子就有九個,還有一個叫鹹鳥,就是《詩經》中“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那個“玄鳥”,只是鹹鳥沒有被冊封,便散居與伏羲八卦之中空桑之地。“空桑”是古漢語,類似今天民間俗語“空堂兒”。
(三)、《五臧山經》五卷與《海內經》五卷,不用說,讀者也會猜到,這是黃帝《歸藏》卦象。《五臧山經》與《海外經》東、南、西、北、中五經,具有典型的五行觀念。
《海內經》卦象駁雜,五行吞八卦。黃帝入主中土空桑,作九宮,四面而治天下,故上古傳說黃帝是四面佛。空桑本是鹹鳥(玄鳥)散居之地,後來炎帝叔均移民赤水,把黑齒國的蚩尤祖先,安置到空桑洋水之地,與鹹鳥共處。蚩尤一族世居洋水,紮根在空桑。黃帝想要八卦變九宮,便與鹹鳥聯手殺蚩尤,入主空桑為帝。蚩尤本無錯,且有天子之德,是萬民敬仰的華夏祖先。要問蚩尤錯哪裏?他錯在不該住在中土空桑。
《五臧山經》的易理,大禹直言說:“天下有名的大山是5370座,堪踏所有這些大山,總計行程需要64056裏(合現在39074華裏),它們散落於大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所以稱之為五臧。”
——節選自《山海經鑒》
作者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