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易經易理篇(一)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關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經》這部書,在我們中國文化的地位,有幾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最高最高的思想,四書五經一切中華文化思想,都來自《易經》。
以上內容摘抄自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的第四章,易與天地準。
學習周易之前,我個人建議先去把南懷瑾老先生的《易經系傳別講》和《易經雜說》這兩本書看完。
為什麼?
首先南懷瑾老先生是國學大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造詣很高,只要看過他老人家的幾本書,讀者自然就知道了。他寫的這兩本《易經》方面的書,是以一個老師教學生的方式深入淺出講學習《易經》的時候需要註意的問題,引導你如何思考,如何學習易經,裏面沒有摻雜太多功名利祿。易經相關的書籍我個人看了也不下百本了。一多半是復制粘貼,書裏也有部分是作者自己的認知,自吹自擂想要證明自己很牛逼的占多數,以此獲利的占大多數。而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學習的太少。並且,受限於作者本人的生活背景以及人生經歷,他對易經中一些卦辭,爻辭的理解也是非常的有局限性。
有的讀者會問,易經不就是占蔔嗎?也對,也不對。易經按照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類:象,數,理。易經並不僅僅是能占蔔,堪輿也就是說通常說的風水,這些僅僅《易經》中術數和象的部分。而占蔔風水這些術數內容,自古以來從業者魚龍混雜,江湖騙子比比皆是,真正的大師也大有人在,普通人很容易被騙。術數內容學精了很難,記憶力要非常好。古代物質匱乏,信息閉塞,很多天資聰穎的人缺乏學習的條件。當今社會國富民強,有這樣的資質的人才基本都是學霸去上清華北大了,沒人學習這麼枯燥無味的內容僅僅是為了糊口。天賦不夠,記憶力不好,如果不是興趣所在,單純為賺錢的話,做外賣小哥都比這個賺錢。
小編自己因為是興趣所在,也曾十分認真的學習了術數的相關內容,奈何記憶力不好。記不住數量繁多的基礎知識,要知道小編自己可是理科生,上學時期尤其擅長做數學題。每次解卦解錯了的時候,都自我安慰到,我只是興趣愛好,還好不靠它吃飯,不然要餓死的。想要拿這個做為職業的話,要象,術,理同時學習,否則難有大的成就,最多就是糊口度日而已,不如幹其它工作。當然興趣愛好則就另當別論了。
普通人我們就了解下《易經》的哲學思想,學習一點易理的哲學思想就好了,學習如何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就可以了,我以後更新的內容會側重說《易經》易理的內容,術數和象的內容也會加一些進來,會簡單的點到即可。因為我的術數學的也不怎麼樣。
在春秋孔子之前,只有王公貴族才能學習《易經》中的易理哲學思想,學習治國安民的方法。直到孔子出現以後,孔子把易經這本書的位置推在了群經之首,這才有了後面的四書五經。易有三聖,第一人是伏羲畫卦;第二人是文王姬昌演六十四卦,第三人就是孔子,孔子為《易經》寫十翼。小編覺得孔子寫十翼很重要,但是我個人認為最難能可貴的孔子非常推崇易經這本書,把它的位置放在群經之首。《易經》正是因為孔子的推崇才會被後來的讀書人重視起來。孔子的中庸思想正式來源於易經中的哲學思想。
有讀者會問,那我看孔子的書就好了,為啥還要學習《易經》的古文呢?《易經》的古文好難啊……
我個人覺得孔子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因為孔子的不藏私,孔子明白了易經裏的哲學思想後,沒有藏著掖著,而是有教無類的是拿出來告訴大家要學習《易經》,把《易經》這本書的位置放在群經之首。要知道在古代是一個,父傳子家天下的社會。一個祖傳秘方,還不傳外人,傳男不傳女,這樣的思想現在也有。光這點孔子真的很偉大,不然現在我們可能都沒有機會學習《易經》,只是一本占蔔術數類的書籍而已。中國歷史上那麼多有智慧的人,有多少人像孔子一樣,看明白了《易經》會大方告訴他人,你要看這本書,出仕做官一定要看這本《易經》。古代的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考四書五經,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我們現在看《易經》裏面的很多爻詞都是說的是,王假有有廟,建萬國親諸侯,王用三驅失前禽等等這些爻詞好像和普通人的生活一點關系都沒有。能這麼看就對了,因為《易經》的易理,在古代就是給統治階層的士族階層閱讀的。而士族階層是不需要考慮溫飽問題的,都是高大上的“治國安邦”之類的理想。
孔子告訴大家要學習《易經》,這算是師傅領進門吧,修行還要看個人的。小編自己學習了幾年的易經易理,我認為還是要看周文王姬昌給易經作的卦辭。後世的文人雅士沒有幾人有文王那樣的經歷以及取得成就, 包括學易經之前的孔子。有史料說孔子是60歲學習易經,也有說70歲的,還有說孔子早年15歲就博覽群書,早早就學了易經的,各種說法都有。我們看史料記載,孔子出仕做官,占卦得到山火賁。做官不過是是好看的裝飾而已,於是毅然辭官做學問。孔子教學確實比他做官要好,在那樣的春秋戰國時期,即使像蘇秦那樣佩六國相印,也比不上孔子有教無類,收了3000弟子,把儒家思想發揚光大,對後世的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下面我們要了解周文王姬昌的生活背景,他個人的一些經歷,以及他後來取得的成就。
周文王姬昌生活的那個時期,殷商非常強大,姬昌只是一個殷商領地上的一個諸侯。姬昌的父親季歷勵精圖治,對周邊的戎狄部落發動了一系列戰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周國勢力不斷擴張,引起了商王文丁的猜忌,為了遏制周族勢力,以封賞為名,將季禮喚到殷都,軟禁一段時間之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季禮死後,姬昌繼位,是為西伯侯。後面還有姬昌的大兒子伯邑考也被商王殺害,這個史料上也有提出反對意見的。我們只看這段歷史資料,姬昌在位西伯侯的時間,日子過的並不輕松,後來還被抓起來在牢裏關了七年。被關起的日子,商紂王分分鐘都可以要了姬昌的性命。文王最後出來了,好好的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他的兒子推翻了商朝,創立的周朝存世800余年,也是世界歷史上存活時間最長的王朝。我們現在看到的有古文解釋的的《易經》,準確的來說叫《周易》。《周易》就是文王在坐牢的時候給沒有文字的六十四卦,配上了文字。
據說後世很多文人都想從新給易經的文字修改下,但是都無從下手。我個人覺得無非就是人生還不夠豐富,沒有跌倒最低谷,也沒有做到最高處。文王是從一個諸侯淪落到階下囚,在時刻面臨著被殺的恐懼中寫出的易經。文王坐牢的時候已經很大歲數了,之後又回到西岐。等到他將死的時候,自己的封地已經非常富庶了,並且擁有極高的聲望,可以一呼百應。那麼看《周易》的文字,也就是看文王姬昌給易經配的文字,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在看文王的治國,如何管理很多人的經驗。
比如乾為天中九五的爻辭:飛龍在天,利現大人。儒家通俗的解釋是:自己本身要做個“大人”,強調自己本身要有很好品行和操守。可是光有品行和操守是不夠的。這個我們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有詳細的說明。
有小夥伴會問:"我不想管人啊,我就一個普通上班族,我學易經還有必要嗎?答:有的。普通上班族,是被領導的一方,屬於坤的方面要多些。那麼你就要知道,學會好好講話和你的工作能力同樣重要。這個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也會詳細的說明。
很多人說《周易》看不懂,那是因為政治家的語言是精煉的。網絡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有一句說一千句是作家,這叫文采。有一句說一百句,是演說家,這叫口才。有一句說十句,是教授,這叫學問。有一句說一句,這是律師,這叫嚴謹。說一句,留一句,是外交家,叫辭令。有十句說一句,是政客,這叫韜略。有一百句說一句,是和尚,叫玄機。有一千句說一句,叫遺言。這段話我純粹摘抄來湊數的,大家一樂就好了。
有興趣的小夥伴,先把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和《易經系傳別講》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