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姓,有少數民族血統嗎?
記得關註喔!
-廣告-
姓氏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代表,姓氏沒有民族與國界的區別,在我國少數民族也有與漢族一樣的姓氏,那麼他們的姓氏是怎樣的呢?與漢族姓氏有何聯系?
01
少數民族姓氏由來
姓氏古籍主要是漢族姓氏,而對少數民族的姓氏則記錄較少。其實,少數民族姓氏是中華姓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漢族姓氏有著密切的關系。
有不少系以部名為姓氏,大都為復姓,也有三字姓和四字姓。這些姓氏約有近300個,經過多次民族大融合,基本上都已改變為單姓,和漢族的姓氏融合為一體。
更多是一些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由於受到漢族的文化,逐漸在學習或者模仿漢族姓氏,而引入漢族姓氏,進而流傳下來。如翟、戎、安、尉遲、宇文、長孫、呼延、慕容、萬俟等這些姓,南北朝之前的古書上是找不到的,這些原本是少數民族的部落名稱,後來進入中原地區,部落名稱也就成為姓氏。
少數民族學漢族文化,有取氏族或家族名稱為姓氏,還有皇帝賜姓氏,有不少的少數民族姓氏和漢民族形式是同一個字,但是沒有宗親宗族的必然聯系。
02
少數民族為何改姓
少數民族改姓的主要原因是崇尚漢族文化,有的則為了明確血緣關系,唐末由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據說耶律氏是炎帝的後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拓跋氏為元氏,表示是黃帝的後裔。
少數民族直接采用漢姓,有朝鮮、壯、土家、白等19個民族;既使用本民族的原有姓氏,也使用漢姓,有滿、蒙古、彜、藏、景頗等27個民族。
少數民族姓氏起源與圖騰崇拜、原始宗教信仰等有著密切關聯。如四川省德昌縣金沙鄉的僳僳族,崇拜李樹的姓李,崇拜黃樹的姓黃,崇拜獐子的姓張等。
有的依據本民族原先圖騰名稱的漢字音譯轉化為漢姓(如上例僳僳族的姓);有的則直接假借漢姓;有的是由當地漢族教師為學生另取漢姓。
還有由於戰爭以及政權顛覆等原因,導致一些少數民族為生存下去,不得不改姓,這其中的代表是滿族,辛亥革命後,很多滿族都成為漢族。
最為重要的還是文化的影響,少數民族在與漢族長期雜居通婚後,受到漢族傳統文化的影響,這些少數民族逐漸與漢族融合在一起。
03
少數民族姓氏的發展歷史
藏族人姓氏起源較早,公元前一世紀西藏一些部族已經形成並發展起來。藏族人最初姓氏即起源於氏族部落,有的以封地為姓,有的以家族房名為氏,但一般都是貴族才有姓氏。
滿語稱姓氏為“哈拉”,是標誌血緣關系的稱號。據史書所載,早在北魏時期滿族就有了自己的姓氏。清朝滅亡之後,滿姓人多數已為漢姓,其改姓方式如佟佳氏改為佟氏。
蒙古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家世和族源,蒙古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極富民族特色。據《多桑蒙古史》等史籍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大部分蒙古人都能講清自己的出身部族和家世淵源。
蒙古姓氏最初出現於貴族階層,用以顯示自己祖先的功業、部落血統的高貴和社會地位。所以,如果光從字面上看,今天已很難看出部分少數民族姓氏的本來面貌。
土家族姓氏起源,也與漢族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主要來源,一是以部落或部族名稱為姓,冉姓即遠古部落名稱;二是源於圖騰崇拜,如李姓,本意是土家族以虎為圖騰。
壯族早期的先民沒有姓氏,是古代“百越”的一個分支。秦末自立為“南越武王”的趙陀,雖然已有趙姓,但他是由河北真定遷入壯區的中原人士。
無論是少數民族姓氏改為漢姓,還是保持自己原有的姓氏,都是中華姓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的一部分。
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印記,以姓氏為個人獨特的標誌,代代相傳,世世相伴。姓氏,不僅是一個家族血緣的符號,是人們追根溯源,尋找本真的一把鑰匙,更是每一個華夏兒女在世上的立足之本。
龍潤百家姓茶,以茶冠姓,旨在對血脈宗親榮譽的一種醇香寄托和傳承。
龍潤百家姓茶不僅只是龍潤茶技法、匠心、專註的結晶,更希望人們在品鑒時,變成了溝通和情感的載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愉悅和幸福。集專屬的姓氏、專屬的情感、專屬的紀念,龍潤百家姓茶所要表達的永遠都是感恩、敬重、友愛、和美,讓人溫暖而感動。
趙錢孫李周,百家茶裏飲春秋……龍潤百家姓茶將真正承載起傳遞中國茶的健康價值、文化價值和品飲價值,讓國人喝得有自信、有底氣;品得有文化、有魄力。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