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裝服飾_青藏傳統服飾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他們生活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因此被稱為高原民族。從昆侖山到喜馬拉雅山、從藏東的三江流域到阿裏高原,大多數藏族人以畜牧業和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由於高原地區氣候寒冷,藏族人喜愛穿厚重保暖、寬大袖長的羊皮袍或氆氌袍,並佩戴飾品,這些特色濃郁的傳統藏族服飾一直流傳至今。
藏族歷史
藏族歷史悠久,是青藏高原的土著與古羌人等融合而成的一個民族。藏族先民早在遠古時期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最早聚居於西藏雅魯藏布江中遊兩岸,在那曲、林芝、昌都等地都曾發現新、舊石器時代的藏族文化遺跡。藏族文字創制於公元七世紀前期,通行於整個藏族地區。
我們現在熟悉的“西藏”這一稱呼,是在清朝康熙年間出現的。
唐朝時,青藏高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首領松贊幹布,他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吐蕃與唐朝交往頻繁、關系友好,松贊幹布與唐文成公主聯姻,於是有了文成公主進藏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文成公主為吐蕃帶去了書籍、種子、藥材和許多能工巧匠,吐蕃也派遣子弟到長安學習,這大大增加了藏族與漢族的友誼,也促進了吐蕃社會的發展。
生活方式?
藏族聚居地多高山河谷。比如西藏,這裏高山連綿,雪峰重疊,有被譽為“世界屋脊”的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屹立於青藏高原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有著“地球之巔”的美譽。?
藏族民居建築,根據地形與建築特點可分為高山與河谷兩大建築形式。高山類修建在地勢較平坦的高原草甸,多是三面築土為墻的土木結構樓房。河谷類分布在江流河谷的兩側坡地,多為平頂碉樓式建築,石砌或築土為墻,樓高三層至五層。
高原地區也有水草肥美的遼闊草原,西藏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藏族自古以牧業和農業為生。聰明勤勞的藏族人飼養的藏系牦牛、綿羊、山羊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高原上種植青稞麥,藏族人的主食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
節日習俗?
藏族的傳統節日體現了濃郁的藏族文化。藏歷年、雪頓節、大佛瞻仰節、望果節等是最著名的節日。其中,藏歷年是藏族的新年,約在公歷2、3月,從藏歷正月初一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雪頓節在每年藏歷七月舉行;大佛瞻仰節,是西藏僧俗民眾每年藏歷五月間在紮什倫布寺舉行的大佛瞻仰宗教節日;望果節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已有1500多年歷史。節日期間,藏族人身著盛裝,歡歌載舞,相互祝福,朝拜祈福。
藏歷年是藏族的新年,同漢族的春節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活動。藏族人會在藏歷除夕這天吃“古突”,這是一種美味的面疙瘩湯。家家戶戶還要制作“琪瑪”。鍋莊舞是藏歷年最熱鬧的集體舞蹈,男女老少都著盛裝參加。
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雪頓節也叫酸奶節。傳統的雪頓節以規模盛大的曬大佛儀式為序幕,以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為主要內容,所以雪頓節又稱為藏戲節、曬佛節。曬大佛是藏傳佛教寺院舉行的傳統法事活動。雪頓節初始,寺院僧侶將彩繪和織繡而成的巨大佛像鋪陳在寺院附近的山坡上,供人們朝拜,表達敬意。
藏族服飾?
藏族服飾具有高原遊牧民族的服飾特色。這與他們生活的高原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生產生活方式也影響著藏服的形成和發展。藏族男裝威武寬大,藏族女裝華麗舒適。藏族服飾還有牧區和農區之分。
農區藏袍多用毛織氆氌、綢緞縫制。女子穿一件色彩艷麗的綢布內衫,外罩寬大的氆氌長袍或氆氌長坎肩,腰束彩帶,系“幫典”(圍裙)。內衫袖子極長,勞作時挽起,歌舞時揮動雙袖,飄灑自如,體現了農區藏族人民的愛美之心。
牧區以皮袍為主。羊皮縫制的皮袍肥大,袍袖寬大,白天勞作時脫去兩袖,束在腰間,夜裏解帶寬衣,可替代被子,適合高原牧區“作息一襲衣”的遊牧生活方式和氣候特點。牧區藏袍註重色彩組合,常用紅、藍、黃、綠等各色氆氌鑲飾皮袍的邊。
藏族服飾種類?
藏族服飾種類豐富,既有民族特色,又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自然環境、民風民俗和生活方式使各地藏族服飾具有不同的風格特點。
穿傳統氆氌藏袍,披錦緞面羊皮披風,胸前佩戴嘎烏,頭戴用珍珠、松石、瑪瑙鑲嵌而成的珠冠,額前垂掛一排銀鏈,右肩佩戴與頭飾珠冠相同的月牙形飾物。
頭戴“巴戈巴珠”頭飾,造型如一把大弓,弓形主體上飾有珊瑚、松石和大量珍珠。身穿長袖衫,外套藏式長坎肩,腰系“幫典”。?
同一地區的藏族服飾根據所在地的不同,服飾造型也存在差異。雖然每個類型的服飾都各有特點,但總體來說,藏族人都喜愛用金銀和珠寶制作貴重的佩飾。為了適應寒冷的高原生活,他們也戴各種漂亮的皮毛帽和氈帽。
圖案花紋?
藏族服飾的圖案裝飾和色彩都受佛教文化影響,最常用的就是吉祥八寶紋和卍字吉祥紋。具有吉祥含義的八寶紋圖案分別是:寶瓶、蓮花、右旋白海螺、法輪、勝利幢、吉祥結、寶傘、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