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九候體現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可以用來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是經絡的基礎知識
人體的三部九候是一種天地之至數,是三才思想在診斷中的具體應用,體現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三來源於三才,九是三的乘積。三部九候與《易經》和《道德經》有關:
一、三部九候論
1、《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其中蘊含的天、地、人“三才”思想,是“天人合一”宇宙觀、生命觀的基本模型。
2、在中國文化中,“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是一個意蘊豐富的數字。
(1)生命的二體三用模型,中國人的生命哲學是以“二”為本體,以“三”為作用。“二”就是陰陽,“三”其實代表的是“中”,是陰陽加上中,陰陽中和才能產生萬事萬物,“三生萬物”。
(2)“三”蘊含的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反映了天人合一、陰陽中和的宇宙觀、生命觀。
(3)《易經》用陰陽兩個符號三次組合就是八卦,六次組合就是六十四卦;
(4)“三”所體現的中和思想是萬事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源。老子的《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既是有限的終點,又是無限的起點,是萬物發展的基數。
3、日常的“三部九候”,通常指的是《難經》中關於寸口脈的診法,三部指的是“寸”“關”“尺”,各乘以“浮”“中”“沈”三種取法,共九候。
4、本篇的“三部九候”,可以說是《易經》三才模式在診斷中的具體化。
5、除了《黃帝內經》和《難經》外,還有《周禮》《傷寒論》等傳世文獻載有“三部九候”。
6、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寫道:“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傷寒論》和《黃帝內經》中的三部九候是一樣的,可見它在臨床中的重要性。
7、三部九候是“天地之至數”,可以用來斷決死生,處理多種疾病,調平各部的虛實狀態,祛除病邪。
二、三部九候與天地相應
1、天地之間最為深奧的理論,開始於一,終止於九。一代表天,二代表地,三代表人,天地人又各分為三,三三為九,對應九野。
2、人體分為三部,每部分為三候,可以用來決斷生死,治療百病,調治虛實,從而祛除邪氣疾病。
3、《黃帝內經》依據“數”思維模型,對生命現象、天人現象作了闡述。
(1)《三部九候論》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別對應天、人、地,三部,又各分為天、地、人三部:
(2)上部天、地、人分別是足少陽經上的懸厘穴、足陽明經上的四白穴、手少陽經上的和髎穴;
(3)中部天、地、人分別是手太陰經上的經渠穴和太淵穴、手陽明經上的合谷穴、手少陰經上的神門穴;
(4)下部天、地、人分別是足厥陰經上的陰廉穴、足少陰經上的復溜穴、足太陰經上的陰陵泉。
(5)這九處脈可以分別反映人體之“九野”的氣血狀況,九處脈候相互參考,再結合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星辰歷法與人身形體血氣的關系,就可以診斷人的疾病,得出治療的方案和預後。
4、三部九候,符合天體運行的規律,在上對應日月星辰歷法紀年的運轉,在下符合四時五行陰陽的變化。
5、四時五行之氣不斷更疊,秋冬為陰,春夏屬陽,人體適應這些自然變化。
6、除本篇外,《靈樞·九針論》也提到了“天地之至數”:“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於一而終於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可見《黃帝內經》所謂的“天地之至數”(大數)是指一至九數。
7、《黃帝內經》重視一、三、六、九等數,與《周易》和《道德經》有關。
(1)《周易》以“六”為陰爻數、以“九”為陽爻數,“九”和“六”分別成為“陽”和“陰”的代稱。
(2)古人認為,自然數起於一、終於九,超過九就是零的增加。《周易》崇陽抑陰,故有崇“九”傾向。
(3)在《周易》,“數”是表“象”的,所以“一”為太極,“二”為天地,“三”為三才(天地人),四為四時、四象,五為五位、五行,六為陰爻、六爻、六位、六虛,八為八卦,九為陽爻,受這種象數思維的影響,《黃帝內經》以為:“五”為五時、五方、五音、五色;“六”為六節、六律、六經;“七”為七星;“八”為八風、八方;“九”為九野、九州、九宮等。
(4)《周易》重視“數”,以數定象,因數明象,創立了數象合一的思維模型。
(5)老子的《道德經》也重視“數”,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述,創立了一、二、三的生成序列,與《周易》一、二、四的生成序列交相輝映,共同形成中國文化的“數”思維傳統。
8、素問《六節藏象論》“天以六六之節”“人以九九制會”是指天度以六六為周期,六個六十甲子為一年;氣數以九九為周期,氣有三陰三陽,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故在地有九野、九州,在人有九竅、九臟。
9、此外,《黃帝內經》還將針具、針法等分為九種,將全書分為九九八十一篇。
10、另外,“九野”的說法,來自古代的一種數術——星占。
(1)它把天分成九野,把地分成與之對應的九州,通過觀察九野中的星象來預測相應地域人事的吉兇。
(2)上古時代巫醫一體,在預知生死這一點上,可能會借用天文星占的辦法。
以上是我們學習第二十篇三部九候論後整理的,分享給大家。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我們,加入學中醫、懂養生的人群。
弘揚中醫養生文化,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明心健康,養心養生養健康。